楔子-第3/6页





    “王甫,你竟敢矫诏,该当何罪?”山冰心知必是中宫要先下手为强,于是出言反驳道。不料王甫狞笑着抽出佩剑,冲上去一剑刺穿了山冰的胸膛。尹勋见势不妙,转身欲逃,也被王甫抢前一步斩杀当场。

    王甫救出郑飒后,二人随即径入长乐宫,比至窦太后寝宫,已有郑飒手下献出传国玉玺。王甫令郑飒持节往捕窦武、陈蕃,自回德阳殿向曹节复命。

    亥时三刻,大将军府

    大将军窦武下午看完郑飒的供词,觉得已是胜券在握,因此很早就回到府中,然而此时大将军府的寂静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乱。窦武从睡梦中惊醒之后急忙登上门楼,火光之中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中黄门禁卫正在对府第进行包围,而指挥他们的人正是手持天子符节的长乐尚书郑飒。

    窦武心里一惊,知道宫里出了岔子,赶紧命令道:“速速派人给太傅报信,其他人随我从后门突围。”

    北军步兵营,步兵校尉窦绍正在巡夜,突然有人急报,望楼上值宿的兵士发现两簇火光,正快速向营门靠近。窦绍急忙带人赶到营门,只听为首一人高声喊道,“我是大将军窦武,快快打开营门。”窦绍一听竟然是自己的叔父,虽然心中颇为惊慌,但还是连忙命人将营门打开,对后面的追兵放箭。郑飒一看事不可为,即令众人返回北宫。

    “侄儿,中宫谋反,火速命北军五营将士前往都亭集结。”窦武平复了下紧张的情绪,向窦绍传令道。

    子时一刻,德阳殿

    孔伷听得殿外人员调动的脚步声,真是心急如焚,不久前郑飒往捕大将军窦武不利,还折了几名中黄门禁卫,现在众宦官聚在后面,看来还在商议下一步的对策。其他尚书官署也多是愁眉不展,各自想着心事。“大将军、太傅,今日之事惟有靠你们拨乱反正了,一定要除尽这些阉党,还朝野一片清朗啊。”孔伷一面说服自己相信窦陈,一面又暗恨自己助纣为虐,“孔伷啊,孔伷,你枉为汉臣,食君禄,却不能分君忧!”又想到妻子孙氏,他更是忧心忡忡,“吾妻阿,你为我孔家受累了……”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曹节等人已商议完毕。灵帝毕竟才十三岁,早已随赵夫人去后面休息了,没有灵帝在场,众宦官更是颐指气使,愈加气焰嚣张。只听曹节那尖锐地嗓音道:“拟诏,逆贼窦武、窦绍等带兵犯上作乱。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北军五营兵士讨之。”这周靖与宦官乃是一党,而张奂一直在边地打仗,两天前刚奉命带亲卫部曲来到雒阳,曹节欺他不知朝中情形,实是老奸巨滑。

    北宫承明门,当值门官正在门楼上巡逻,突然发现太傅陈蕃带着许多儒生手持刀剑火把往宫门而来。

    “太傅,天子并无诏书召公至此,何故勒兵入宫?”门官出于职责所在喝问道。

    “当年晋国大夫赵鞅带兵入宫清君侧,孔子大赞其于《春秋》。你们宿卫天子,怎能不明春秋大义?”微弱的火光中,陈蕃一脸正气地答道。

    大将军窦武、虎贲中郎将刘淑和太傅陈蕃其时被天下士人尊称为三君,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李元礼和王叔茂乃是桓帝时因得罪宦官被免职的李膺和王畅,而陈仲举正是陈藩陈太傅。这门官本就十分敬佩陈太傅,此时听得一番教诲,不禁心潮澎湃,马上命人打开了宫门。

    待陈蕃等人过了承明门,将至尚书门之时,王甫正召集宫中虎贲、羽林以讨窦武,两班人马正是狭路相逢。看到陈蕃只带着八十余名手持刀剑的儒生,王甫马上命令将其包围。

    陈蕃见状,攘臂高呼道:“大将军忠心卫国,黄门胆敢篡逆,反诬窦氏无道?”

    王甫怕士兵动摇,指着陈蕃反驳道:“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氏何功,竟一门三侯!又妄取宫女,私自纵欢,并于旬日之间,聚财巨万。如此岂非无道?陈公身为宰辅大臣,与之勾连结党,欲图谋反不成?左右,给我拿下!”

    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陈蕃很快即被擒下押往北寺狱,因为在先帝时任尚书令与中黄门结怨过深,当夜便被他们从曹节、王甫处索得伪诏杀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