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啥人都有
按理说来岳师傅是远远抵不住邵师傅的。邵师傅是车钳两个工种都很在行的人,也可以说算是精通吧。从工作技术的单一性来讲也正像俗话说的那样: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或者说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吧。就是目前这种环境有什么办法呢?之所以两个人比较起来有这么大的差距,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钳工业务所谓的精通决定了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条件下他可以自己拿主意。而单纯的车工只会按照图纸去加工,去验收,而不会从事装配和拆卸。因此对于图纸精度的理解就不能那么灵活,无法做适当的改变或处理,不会灵活决定不必要工序的节省,工艺精度的改变。惯于拆卸、装配的钳工就可以知道哪些部位和工序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那么要求严格的,甚至是可以省略的工序加工。但是在这里有一个像样的车工也就算可以了。
辛师傅本来是一个长相英俊的人。可能是家庭经济的窘迫而奔波于生计之间,时间长了便改变了气质,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惯。惯于在市场打工,凭手艺吃饭的人,在业务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在人际交往上就没什么特长,只是干好自己的活,然后拿钱回家。其他的事情一点不操心。这样一来不免表现出浓厚的小市民的色彩。对于工作外的事情不免躲躲闪闪,这样直接影响了他的形象和地位。
小闫是顶着电焊工的名义进来的。安排了他的工作,一伸手就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外行人,而且不是一般的外行。用辛师傅的话来说就是他对于电焊根本就不懂。简单的焊活和下料都不行,看着他干的活就别扭,接替他干的活又是难上加难,特别的费事费工。不管怎样因为是岳师傅介绍过来的别人也不好意思往深了说什么,将就着在这里混吧。只要老板不吱声谁还多那个嘴。小闫像小力贝一样被呼来换去。有什么办法?为了挣到这点钱混口饭吃只能是滥竽充数,只能是低着头没有颜面的待在这里。每当有了集体活动多干一些勤杂的活。比方大家会餐前后玩扑克或是下棋,你就不能往前凑活了。摘一摘菜,摆一摆桌子。大家吃完了,开始玩了,你就赶紧收拾残羹剩饭去吧。做饭的厨师早都回家了,不能不收拾的差不多吧?这个活该由谁来干呢?毫无疑问你是第一人选了。就像一个家庭雇来的保姆,只能干在前面吃在后面,能不能上桌子还不一定。虽然满心的不愿意,你还得满是笑脸的争着抢着。事情就是这样,你没有本事,没有特长,只能做点下贱的活了。力图混个好人缘,省得别人说三道四,你知道哪句话传到经理的耳朵里就立刻打发你回家了。这样没有一点的手艺还会再到哪里去找到工作呢?去混口饭吃呢?
邓师傅来的很晚,他是一个电焊活十分过硬的人,又快又好。来之前在这里打过几天工。也是公司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大型工件的焊接,当时确实没有合适的人手。邓师傅干完了活经理和项工都很满意,很赏识他。就这样产生了让他到这里来的打算。这件工件没有被甲方验收,并给予谴责。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赔了不少钱。但这件事跟邓师傅没有太大的关系,纯属于项工制定的工艺存在严重的错误所致。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小闫下的料一点也不齐整,里出外进的,这样一来增加了很大的焊接量。过大的焊接量无疑的是提升了焊接时产生的温度,产生了裂纹和变形。因为是铁板焊接,产生裂纹的声音很小,裂纹也很小,用肉眼是不容易看出来的。
对于这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邓师傅又不好讲,别人也都看的很清楚。
邓师傅是一个极其没有语言的人,一天也听不到几句话,在大众场合更是一声没有。他纯粹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人。与世无争,对于得失从不计较。这样的人时间一长还混出了好人缘。
李仲是最后来的一个很奇特的人。来这里的名义是纯粹的学徒,什么待遇也不要。是钟宇介绍来的。鉴于学徒心的真诚,经理和项工也不忍心白使唤人家,相应的给了偏低一点的工资。这已是意料之外的偏得了,弄得皆大欢喜。后来还让他拜颜师傅为师,有时间再跟电焊师傅学点愿意学的电焊手艺。在打工的人群里面想和谁学点技术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谁有心思教你?哪有功夫教你?多半都是嘴皮子上的事,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就像邹斌教给小沈电焊活一样,到头来不是他祸害你,就是你记恨他,弄得两不愉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