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换 人-第2/3页
进来了一个汽车司机,一个电焊工闫师傅。再加上先前到来的岳师傅,辛师傅,邓师傅,和他介绍来的成天守着电脑的小吕。人并没有减少。计划中的徒工一个也没有。聪明的小伙子吕旦不但没有按徒工掌握,反而因为在电脑上有些特长,被作为项工的助手。就是这么十几个人的一个单位还要配上一个助手真是难以想象。一切图纸的电脑绘制,文件的电脑打印等事务都归小吕来做。本来就不多的电脑业务正好给了小吕练习手法的绝好机会。这么一看不但没有减员,反而增员了。从经济上来看没有一点的压缩,反而加大了开支。
这件事是很值得玩味的,为什么前后的差别这么大?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样重大的问题在一个小型的企业里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件事本身是要经过严密考虑和审查的。两个老板,一个工程师。怎么会一改初衷呢?
项工在这一群体里原本是一点威信和信誉都没有。技术工作的一知半解,不细,不慎,虎头蛇尾,自身素质的不检点。以致发生和工人动手打架。小沈和孟强和他简直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似乎有随时就揍他一顿的感觉。顾会计对他更是呼来唤去,拿他完全不当一回事。混到这个份上怎么办?在地位稳定条件具备时采取了清君侧的办法。几乎是以莫须有的名义解除了所有人员的工作。假如颜师傅没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专长,也是难逃厄运。颜师傅一走,大梁怎么可以留得住?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无疑是项工,貌似为了企业,而实际上的有作为的更新改革并没有显示出来。这样的行为两个老板竟然能通过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通过换人出现了一个优点,那就是换上来的新人比原来的强。这是铁定的事实。除了替换邵师傅的钟宇之外,因为两个人相差的实在是太远。新来的人基本都是大企业裁员下来的,有各自的业务素质和技术专长,对于企业规范也很清楚。不像原来的人马简直就是李自成的队伍,懂与不懂都能做官,都能混口饭吃。
这次的调整对于企业在生产技术上无疑是一件好事。专业没有问题,企业素质没有问题。都会规范的去工作。这对于项工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要不是那家大工厂刚刚裁员,上哪去招聘这样的人员去?来后试用一个阶段感到确实能够胜任便开始了自己的全部计划。这次计划的实施是很稳重周密的,没敢造次。走的是水到渠成的路子。人员配置完成后两个经理通过了,看来项工的伶牙俐齿也是很了得。就这样一次清君侧的计划得以实施。
人总是随着条件改变的。钟宇这次归来便不像以前刚来时那样目中无人,粗声瓮气,也不像后期那样低三下四,低眉锁目了。腰板挺直,背着小手,挺着滚圆的肚子,说起话来很沉稳,有些涵养了。看这样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现在这种状况里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是被老板请回来的,没有相应的本事能再一次请我回来吗?要不然现在腰杆能这么直这么壮吗?而现在的钳工工作又是他一人独大,再加上和项工的个人关系便理直气壮起来。能够完全地执行项工的工作意图,及时的反馈工作中的问题。
新来的小吕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学什么会什么,而且很快。原先对于机械制图根本就不懂,没用多少天居然也能绘制出图纸了。再加上思维敏捷,言语得体。对内对外都可以,深得经理的器重。到哪去都愿意带着他,或让他单独去办一些事情。看经理的举措是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得心应手的副手,要不然怎么能那么喜欢他?
老岳以他车工的老本行和对于各种量具的熟悉,干起活来得心应手。在本职工作上绝对没有问题。一方面由于他的工作量不是那么饱满,再加上本身他对于量具使用得心应手,这样一来验收外委的加工工件就不会出现扯皮的事情,因此上外委加工的各种业务都落实到了他的身上。对于量具的熟悉程度本来不是属于主要的问题,但是在这些人里面实在是很重要,因为除了他没有一个人熟悉使用量具的。这就成了很重要的也可以说基本的一条。到了外委的单位对于图纸上的一些问题能交代清楚,对于加工完的工件能够验收明白,也就满足了工作的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