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反杀



1937年12月23日夜。

10点30分。

杭州南星桥,今晚月明星稀。

林宇和刚哥一行七个人,在附近兜兜转转,勘察地形。

这是一座古桥,始建于宋朝,后来几经改建成了公路桥。

情报显示刺日军兵分三路进城,18师团正是途径这里,牛岛贞雄中将必然要出现在这里。

刚哥一伙作为吸引注意力的诱饵,林宇则实施远距离狙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刚哥手下亡命徒不少,但都是耍菜刀抡斧子的江湖把式,除了少数几个打过手枪,其他人都没摸过枪,更别提步枪了。

刚哥自己手里有几把短枪,都是去上海买回来的,平时基本不用,藏在卧室保险柜里。这个时代江湖斗争都是冷兵器见阵,一旦开枪官面上很麻烦。

昨晚孟乐造反太突然,否则刚哥还真不怕,今天把存货都带来了,弟兄六个人手一把驳壳枪,俗称盒子炮。

其实林宇挺喜欢驳壳枪的,这玩意二十发的弹容量,还有快慢机,威力远超手枪,火力堪比冲锋枪,最让人喜欢的是可以加载枪托,当做防御步枪,简直就是万金油!

可惜个头太大了,不方便隐藏,出枪速度慢,枪口太跳,除了首发很难精确射击,作为特工只能放弃。

孟乐临死前交代,日本领事馆武官小野次郎找到他,承诺给他杭州警察局治安科科长的职务,并且掌握整个杭城地下势力。

原本说好昨晚小野带人来帮忙的,结果没来,孟乐自持武力,决定冒险单干。

青帮规矩,以下犯上,三刀六洞,今天下午刚哥开香堂,当场请了戒刀,把孟乐杀了立威。

经过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实地考察,公路两侧五十米内不论怎么隐蔽,都无法躲过日军侦察部队的搜索。

驳壳枪没有枪托的情况下,超过五十米距离基本就没啥用了,刚哥买的就是手枪,根本不知道这玩意能加载枪托。

**普遍装备了驳壳枪,所以林宇很熟悉,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开枪,会玩的横扫,不会玩的就老老实实开慢机,一枪一枪瞄准了打。

最后林宇看中距离公路三十多米的一座坍塌的小院子,小院后面是一个岸边长满杂草的水塘。

到时候刚哥带人藏在草丛里,除非放火否则谁也找不到草里的人。

到时候从草丛里出来的青帮成员借着小院子掩护,瞄准一起开枪,一人十枪打完就跑,然后各安天命。

南星桥南侧不远有个小山包,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这里必然是鬼子警戒哨位,设立机枪阵地。

林宇选择了一个距离公路和山头都差不多的位置,两边都不到三百米,是一片芦苇荡,几个零散的破败的坟头散落其中。

众人敲定细节就直接分开,刚哥先行,他们有轿车,望江路直接回家,而且直到任务完成都不会再分开。

林宇赶路的自行车都藏在桥边杂草里,他却没有走,而是走进了路边一个普通民居里,里面有一个梯子,直通房顶。

屋里走出一个年轻人,二人目光交错,点头致意,那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走了出去。

张明,26岁,特务处杭州站情报科科员。

11点50分。

南星桥转向江城路路口,一道低矮的院墙后面站着九个黑衣人,正在注视着前面不远处骑着自行车靠近的人影。

杭城陷落在即,大部分居民都已经逃去江南,

这附近居民寥寥无几。

李书崑,45岁,特务处杭州站行动科少校科长。

李书崑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和日本人搭上了线,最近的任务重心就是掩护日军进城。

他威胁收买了行动科大部分骨干力量,虽然无法阻止炸毁发电厂,钱江大桥,但是利用同事身份诱捕了很多军统同事。

根据俘虏的口供,李书崑很快就分析出日军进城之前特务处有一次大动作,未必妄图什么像样的功劳,但是南京方面就喜欢这个,否则也不会有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事情了。

所以只能是暗杀,那么就很明朗了,进城日军地位最高的就是18师团长牛岛贞雄中将!

进城路线是昨天刚刚制定的,南星桥地势复杂,伏击最好的地方,那么林宇必然前来勘察。

今天就是设伏想要抓捕情报科副科长林宇,鉴于情报科人员的隐蔽性,很多同事都不知道林宇的特长,再加上昨晚行动队高手李岩的阵亡,李书崑把所有能抽调的人员全都找来,力求万无一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