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回 说分嫁岭 邀请出门



    听见贾兰要将自己的书稿出版,林黛玉心里没来由的一阵慌乱。

    可当她看见贾兰拍着心口朝自己作保证时,她又忍不住有些心动,心里开开心心的。

    矜持的她轻抿着嘴,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手里搓成一团的帕子显然已经泄露了她真实的心情。

    “既然你如此说了,那便依你的吧!”黛玉傲娇地扬起头。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贾兰并非毫无缘由的自信,而是黛玉的故事确实好。

    黛玉的话本取材自《分嫁岭》,说的是一贫一富两个新娘子的轿子因为躲避大雨,被轿夫临时停在山中亭子内。

    送亲的人都去躲雨了,两位新娘子无聊,便在亭子里聊了起来,富裕的那位怜惜另一位的处境,于是将陪嫁的一袋装在靴子中的金子赠给对方。

    后来剧情有些俗套,富裕的那位娘子家变,流落街头要饭;那贫穷的新娘子用那袋金子当本钱,靠着勤劳开起了小酒馆,日子红红火火。

    一日要饭的娘子要到了小酒馆,好心的酒馆娘子收留住下,偶尔在祠堂里认出了供在香案上装金子靴子,两位曾经的新娘子相认,相拥而泣,重新开始生活。

    从此之后,人们就把他们出嫁时歇轿的那个山岭叫“分嫁岭。”

    贾兰曾在地摊上淘来的老故事书上读到这则故事,尤其记得末尾附注着这么一段小字:本故事采自某某地方的某某老人口述。

    后来在南下游历的时候,贾兰也曾从几个地方的乡亲那里听过这个故事的几个版本,这才勾起从前作为贾南时的回忆。

    为了留住乡愁,贾兰顺手将这个故事附在信件之中,作为路上的趣闻告诉黛玉。

    他只写了上面的内容,并没有将真相的全部写出来。

    因为真实从来都不是那样的美好。

    富娘子嫁的也是一个好夫婿,两人举案齐眉,日子好得很。

    可问题,好端端的家中为何发生变故,以致流落街头了呢?

    是遭了倭乱。

    东南许多地方,至今还有不少习俗,其中都还有留有那个血一样年代的残迹。

    比如贾兰穿越前就有一位工作伙伴曾经说过,他家里大年初一是不过年的。

    其中原因,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还好,最后分嫁岭这个故事是个大团圆结局。。

    富娘子丈夫也没死,投了戚家军报了国仇家恨,海疆安靖之后衣锦还乡,找回自己的娘子一家团圆,自此与酒馆娘子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黛玉在书信里隐约提过,自己尝试着在写一个话本,没想到黛玉真的写了出来,还给了自己一个意外之喜,她借用了“分嫁岭”这个构思,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以这个故事为底本,在贾兰的后世可是诞生了一部万人空巷的爆款剧,连带着几个主演都因此红透了半边天。

    贾兰赞不绝口,黛玉虽然开心,嘴上还是谦虚着:“哪有你说的这么好”

    她抿着嘴轻轻说道。

    半晌,复又摆摆手,掩住稿子:“不行,让我再修改修改。”

    “随你,你喜欢怎么改都可以,我一个字也不会改。”

    “不行!”

    不料黛玉皱着眉,“你要好好替我把关!”

    她误会了贾兰是想偷懒,勃然变色:“你若是这样,以后便再不能指望我写稿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