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叹龄官贾兰有悟 见才子女伶有感



    凭栏望,夕阳西下。

    握在手里的书,贾兰怎么也看不进去。

    【我帮得一个龄官,又如何能帮得了千千万万个龄官?为什么历朝历代变法都是失败告终,因为最难扭转的,最后还是人心。】

    这时黄昏的风沙沙吹来,不经意间一页页地掀开了贾兰手中书籍。

    贾兰握住书脊,看着随风翻动的书页,忽然“啊”了一声,盘起腿就这样在廊下打坐。

    屋里的龄官见他如此,更加摸不清头脑,但怕打扰了他,一时间动都不敢动。

    不知过了多久,贾兰才“啊”了一声站起,再回头时,龄官发现他已经换上了一副笑脸,十分正常,还让自己不要拘谨,糕点喜欢就尽管吃。

    贾兰挨在长廊栏杆上坐下,心中惬意。

    没想到机缘巧合,居然又让心性又进了一步。

    贾兰方才几乎陷入了死胡同之中,想着既然来到了红楼世界,自然是携众美而归,天下滔滔与我何干?我只需要保护好我身边的人就好了。

    他的眼里不知不觉地蒙上了一层贪欲,那是一种对身边一切的强烈占有的**。

    那山风一起,手里的书随风而起,淅沥沥地动起来时,贾兰脑中似有一道灵光闪过。

    【是了!我坐在这里伤春悲秋,又有什么用?做人做人,说的不是该怎么想,而是看怎么做!】

    神色瞬息恢复清明的他念想着《北斗经》:

    人生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种罪根,多肆巧诈,多恣银杀,多好羣情,多纵贪嗔,多沉地域,多失人身。

    一道清凉之气滋润着心神,将此前滋生的妄欲贪心一一去掉。

    【这就是知行合一?古人真是高深莫测!】

    后世王阳明火得飞起,可阳明心学为何不温不火,便是因为语境的缺失,光看那《传习录》上的文字,是压根什么都不明白。

    因为阳明心学说白了全是靠悟。

    你问该如何知行合一,对方回答只有三个字“致良知”。

    你“哦”了一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方才贾兰就是在“致良知”,他对龄官等优伶本非没有怜悯之心,可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后世,他又觉得这种人与人的歧视是怎么也无法消除的。

    如是一来,他从知变成不知,不知而更不知,最后更钻了牛角尖。

    直到山风徐来,风使心动,他才惊觉,不是不知,而是不得真知。

    虽无真知,但有良知,既有良知,当笃行之。

    意动、良知、格物。

    成为一个循环。

    既然见不平之事而生不平之心,当有所为,而不是前瞻后顾。可以帮一人,我就帮一人,可以帮十人,我便帮十人。

    只要我心怀光明!

    一旁的龄官并不知道,自己见证了贾兰内心最重要的一次蜕变。

    【这人好生奇怪,一时豁达,一时忧郁,一时又说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大户里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忽然龄官想起了贾蔷,眼里有些黯淡。

    虽然很不想承认,龄官心中有一种感觉,那让她心仪的贾蔷与贾兰相比,难以望其项背。

    贾蔷风度翩翩,谈笑间妙趣横生,贾兰却又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