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捡到宝-第2/3页





    这是河间王德格都巴雅尔第二次惊诧到所有人!

    很快,几天后,寿山大汗邀请这些人再次到皇城开战前军议的时候,德格都巴雅尔第三次让大家吃了一惊。

    德格都巴雅尔不但向大汗汇报了自己这几日的“丰盛收获”,而且还提出一项请求。

    他说,他希望将这些支援和赞助多余出来的粮饷物资,优先运到岭北地区,分给那些当地从最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与察合台叛军交战在第一线的部落和军队。

    他也提议,从朝廷拨付出来的粮饷物资中,提前拿出一部分,现在就运往岭北,奖励那些作战勇猛的前先将是,补充那些损失较大的忠于朝廷的部落。

    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来自朝廷的恩泽,与此同时也会坚信胜利之后,朝廷绝对不会漠视他们的功劳,忘记他们应得的战利品。

    一向鄙视德格都巴雅尔,对他不屑一顾的脱火赤,听到这个提议后,非常感动,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他当着众人的面,主动走上前,抚胸鞠躬,代表所有岭北奋战的将士们和忠诚于朝廷的部落,向德格都巴雅尔致谢,并且诚挚的希望德格都巴雅尔能原谅自己之前的无知和无礼。

    原本,脱火赤作为岭北主将,这次特意千里迢迢来到大都,并不是真的为了参加什么忽里台大会。而是想要为岭北的诸军、各部落军申请更多的物资支持。

    然而来到大都这么多天,人微言轻的脱火赤听到的只有如何增加朝廷大军的粮饷,如何增加朝廷大军的数量。

    对于岭北那些一直抵在交战最前线上的地方边防驻军,几乎只字未提。这些朝廷的中央大佬,心中就没有任何支援和奖励前线将士的想法。

    德格都巴雅尔坦然接受了脱火赤的恭维和致敬。化干戈为玉帛其实是最强的反击。

    之后他马上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想法。

    他的总体作战思想,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不要跟灵活机动的察合台叛军比质量,而是比数量。

    察合台叛军大部分都是地方封王的私兵,只有也先不花亲自率领的汗庭亲军才是他们的中央军主力。

    根据之前的记录,这支察合台汉庭亲军只有五万人。那么,除了留守各个主城,尤其是首府阿力麻里(中国新疆霍城一带)地区,也先不花能带出来的汗庭亲军不会超过三万人。

    而这三万人他还必须分别派给前线各个部队作为中坚主力或者督战队。那么他身边的汗庭亲军也就一两万人呢。

    只要击败这一两万人,察合台叛军必然全军溃败。

    因此,朝廷主力根本就不需要太多中央军精锐。只要有三五万侍卫亲军作为主力,其他的部队完全可以以来西疆地区的藩王和封君的私兵部族兵来补充。

    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朝廷的财政压力,甚至还会取得兵力上的优势。

    唯一不足的是,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很差,而且属于各自不同的封君,互不统属,必然会出现战场上最要命的问题——指挥脱节。

    而这个问题,德格都巴雅尔也准备一力承担下来。他愿意去协调和指挥这些由部落和藩王私兵组成的军队。

    德格都巴雅尔自夸,当年跟着先帝海山在称海(现在蒙古国西部地区)作战的时候,他是先锋,麾下数千人,竟然来自二十多个不同部落的兵士。

    但是这些人都在他的指挥和调教之下,如臂使指,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