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上眼药



    兴圣宫中,寿山大汗和河间王德格都巴雅尔最终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太后首肯,于是他们便借故,告辞离开。只留下河间公主塔拉亥和幼子清池王达兰台在兴圣宫中陪伴答己太后。

    答己太后平时就特别喜欢吃橘子,连身边的大宦官纠哈吉的名字,其实就是蒙古话里面的橘子的意思。至于他原名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大家只知道,纠哈吉是个高丽人,但是蒙古话说的比高丽话更纯正,而且还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平时纠哈吉见了谁都总是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的一塌糊涂。然而千万不要提起他高丽人的身份,这是他最大的忌讳。

    以前,有一个高丽国的官员觐见答己太后,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纠哈吉大总管是高丽人,于是特地上前用高丽话攀谈,想要套近乎。

    结果纠哈吉刚才还笑眯眯的脸,瞬间就阴了下来。一个字都没有跟那个人说,冷着脸就来了。结果那个高丽官员还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原因,就被接到太后的懿旨,说他态度傲慢,行为荒唐。

    于是连解释机会都没有的那个高丽官员,就被几个身强力壮的兴庆宫宫卫武士架了出去,然后直接扔到了皇城外面的护城河里,差点淹死。

    答己太后喜欢吃橘子是众所周知的,无论是寿山大汗还是他那亡故的兄长,先帝武宗海山大汗,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的母亲,弄来足够的橘子吃,无论春夏秋冬。

    因为冬天北方的确没有橘子,很多都是南方运过来的。所以味道自然不如鲜的好吃,而且很多还是芦柑之类。所以宫中就将橘子做成蜜饯或者干脆酿成饮料让太后食用。

    然而答己太后似乎还是喜欢吃新鲜的橘子,而且更喜欢自己亲手烹制用橘子或者陈皮之类的东西酿制烹饪的橘子汤羹。

    其实橘汤本来是一种药膳,主要是用新鲜的橘子皮或者芦柑皮,加入一些中草药进行熬制,效果是治疗胸闷气短的。但是答己太后对这种药膳进行了改良,去除了中草药,而是加入了一些有甜味的调味料,让味道更好喝一些。虽然缺乏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却成了冬日暖身的佳酿。

    此时,纠哈吉就端了一碗刚刚答己太后亲手制作,现在已经烹好的橘汤,递给了答己太后。然后又毕恭毕敬的给旁边的塔拉亥公主端上来一碗。

    答己太后端着小碗,用镀金的长柄莲花瓣勺子,舀了一勺,轻轻吹了吹,给依偎在自己身旁的小外孙达兰台喂了一口。

    达兰台也很乖巧,也学着答己太后的样子,用小嘴吹了吹,然后小口小口喝下去。不过似乎还是太心急了,被烫到了。小嘴长着,吐着舌头,小脸也一下子皱在了一起。

    胖老太太赶紧安慰道:“没事儿没事儿,喝慢点,多吹一吹,不要烫到。”

    达兰台点点头,第二勺使劲噘着嘴吹了吹,逗得答己太后浑身乱颤。结果达兰台喝下去之后,依旧表情不太好。

    答己太后赶紧问:“怎么了?还是烫?”

    “苦。”达兰台噘着嘴就说了一个字。

    苦?怎么可能。答己太后赶紧自己又喝了一口,慢慢回味了一下,果然虽然放了不少蜂蜜,但是这橘汤的回味的确好苦。

    怎么会这样,他连忙指挥纠哈吉将整个的小汤锅都端了过来,然后用银筷子挑着里面的材料仔细看,果然发现了原因所在。

    原来是自己在放入橘肉和橘皮的时候,竟然忘记将苦味的橘筋摘出去了。结果蒸锅汤,都有了苦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