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登山-第2/3页
虽然不知道此人叫停他是因为什么,但是,韩珣还是和对方行了一个拱手礼,随即问道:“不知兄台叫我是因为?”
“刚刚意外听到小郎君对重阳登高的解释,言语之间似乎有未尽意,感觉很新颖,所以,特来求教后续内容。”
公孙玉看着面前这个比自己矮了一头,梳着总角,脸庞稚嫩的男孩子,姑且先称之为少年吧,有模有样和他行了一个拱手礼,眼中丝毫没有这个年龄孩童遇到陌生人时的慌乱,他心中暗自笑了笑,心中有种怪怪的感觉。
“你说的是?”
“小郎君言称: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恕在下学浅,还请告知是出自哪篇文章?”
“这句话出自《帝京岁时纪胜》。”
韩珣听闻对方问的是这个,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这篇文章,给公孙玉一百年的时间,他也无从考稽,因为这篇文章本就不属于这里,为什么?因为它是由地球清朝年间的潘荣陛所作。
“《帝京岁时纪胜》?”
公孙玉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了一番,确认自己从未见过这篇文章,因此,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不过随后又有所释然,正如以前他师父引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告诫他的那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变化无穷,学之不尽,这次随叔叔一同出来游历,他才知道自己之前的眼界如同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咱们能不能一边走一边说?”
韩珣在一旁提议道。
“好。”
……
“竟然还有这样的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神话传说,公孙玉也听过几个,不过,韩珣所说的这个显然要比他所知晓的更有意思。随即,他迫不及待的追问道:“然后呢?”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这也是你从书上看到的?”公孙玉笑问道。
“民间乡野传说,随意听听就好。”
“哦。”
两人一路随行来到山顶,不曾想今年不同于往年,韩珣问过一个路人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县令大人邀请宾客幕僚做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对弈、品茗等,只见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楚楚,杯盏相筹,兴致很高。
韩珣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转头看向不远处发现书上似乎悬挂着什么东西,几人围在树下对其指指点点,对此,他有些好奇,便转身走了过去,另一边的公孙玉同样对所谓的宴会提不起什么兴趣,正欲说话时,忽然发现身边的人向左前方走去。
公孙玉见此,也跟在韩珣的身后一同走了过去,来到近前才知道树上挂着的是什么,原来是十块木制小板,其上有字,分别是登高、茱萸、花酒、重阳、赏菊等,任何人都可在此赋诗一首,宴会之后,县令大人会评选出前三名,给予一定的奖励。
重阳佳节有此活动,也算是正常的,自古君子以文会友,雅集是文人派对形式之一,琴、棋、书、画四艺不单是个人的修养,也是文士藉以交往的模式,在诗文唱和与觥筹交错之际,形塑出各种聚会的风雅形象,宴会上文人之间相互较劲,不乏有上佳之作出现。
“小郎君要不要去试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