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闻隐秘-第2/3页



    这一通听下来,他并没有发觉周围潜伏有什么武林高手,反倒小屋里福康安的声音愈发清晰地窜入耳中。

    福康安竟似乎语带哭腔:“是的,我的左腿上有一块朱记,这是再也确切不过的明证……孩儿、孩儿不孝……”

    此言可非同小可,白告听在耳里,心头宛如闪过一道惊雷,一瞬间涌动过许多念头,但短时间内又无法想透。

    他已经凝神观察过四周,自己也在这儿等待片刻,既不见人出手阻挠,索性就再靠近些,在那小屋窗纸上挖破一个小孔,眯起右眼凑着里边偷窥。

    白告内力尚且弱小时,已经敢于偷听郭靖、黄蓉夫妇讲话,而且过了好一会儿才被发现,实在是因为他对真气使用颇具天份,一旦定下心神,就是如臂使指,用于偷听、匿息、潜行之道十分方便。

    如今他勤练《九阴真经》这本道家至高内功心法,迟迟没能有大的突破,但对于体内真气各种细微运用,已经又有显著进步。那是功法属性使然:道家讲究细水长流,淡泊致远,不争一时之长,即便黄裳本人习练《九阴真经》,也足足在深山里苦修四十年才告圆满无缺。因此,这《九阴真经》的内力修行无法做到像一些“神功”那般短期内突飞猛进,但练成后根基稳固、韧性绵长,又非其余功法可比。

    白告整个身子几乎都贴在了屋壁上,屏住呼吸气息、目光穿过窗纸,倒也没有引起屋内人注意。可这一看之下,却又是内心惊诧、非同小可——

    只见屋里统共有三人,其中,一个是飞马镖局的总镖头马行空,一个竟是镖队的随行厨子老陈。他们两人都恰好面向着窗口,白告毕竟跟他们相处过一个月时间,只一眼便认出来。

    另外还有一人背对着窗户,身穿宝蓝长袍、头戴瓜皮小帽,除了福康安还有谁?令人惊诧的是,福康安这等权势滔天的人物,如今竟然是跪倒在地,跪在厨子老陈的跟前!

    他一边说着“孩儿不孝”,一边朝着老陈拜了几拜,终于伏地不起,看他背心抽动,似乎正在哭泣。

    而那厨子老陈看着福康安,也是两行老泪从沟壑纵横的脸颊流下,他上前一步,伸手挽起福康安,颤声道:“不怪你……孩子,不怪你……是为父狠心,当年为了祖国,不惜同那满清鞑子达成交易,不惜令我海宁陈家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是为父狠心呐!”

    白告看到这里,之前心里千滴万涓的思绪统统汇成大河,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厨子老陈就是海宁陈阁老!这是《书剑恩仇录》里的剧情!

    金庸先生的原著里,根据民间野史创编了这么一出桥段——

    为了争储夺嫡成功,海宁陈阁老家的大公子,一出生就被雍正皇帝掉了包,变成了后来的乾隆帝弘历。再后来陈阁老的三公子被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抱走,委托天山怪侠袁士霄培养成才,变成了新一任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于是,天下最大的造反头子和天下共主的皇帝老儿,原来竟是一对亲兄弟,这一剧情堪称戏剧。

    可是,在这个融合杂烩的异世界里,如今大清国还是康熙刚刚扳倒鳌拜、亲理政事的时候,乾隆其人并不存在,傅恒一脉与鳌拜一脉却已分庭抗礼多年……白告途径海宁时,还专程去城中打探观察过,大半年前清军南下围攻杭州,一路攻破了嘉兴、海宁等城市,都说海宁城破之前,陈家园邸已经被大火烧成一片灰烬,陈阁老一家也多半遭了殃。

    如今白告哪儿还能不明白?这段掉包儿子的桥段,那是被融合到了福康安的身上,这位福公子,竟变成了海宁陈阁老家的孩子!

    说来倒是也巧,在众多野史故事当中,乾隆风流成性,与傅恒的福晋有过一系列韵事,最后福晋生产下福康安,其实乃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