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扬州-第2/3页





    这“钱塘四艳”一经选出,立刻声名大噪,据说就连西域吐蕃、北地蒙古的公子哥儿,也有不少人闻名倾慕。她们这四艳闯出了名声,连带着整个杭州城的艺妓们都被高看一眼,简直是站到了行业巅峰。

    而花国幕后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那就更是进财聚宝、花样翻新,想着法子扩大圈钱能力——如今,在这清军屡屡南下、大明节节败退的时节,这些花国娘子军反倒是“攻坚克难”“挥师北上”,从杭州这座“临安府”跑到了已被大清占据数年的扬州城,做起了“行业交流”、搞起了“巡回演出”。

    这几天,恰好就是“钱塘四艳”之一的李双亭,带着些其他小有名气的姑娘们到了扬州。她们只在此待短短几日,又要去下一个地点,因此引得扬州城许多男男女女都来观看。

    白告与那矮小文士闲谈许久,总算是对这“钱塘四艳”勾起点记忆,知道是《书剑恩仇录》一书中提到过的人物。

    他读那本小说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许多情节已记不全,但当时觉得“钱塘四艳”颇有点选秀大赛女子团体的感觉,于是印象比较深刻。

    慕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这么巧遇上了,白告也不免平添几分激动,倚在河边栏杆、伸长脖子放眼望去,果然见湖面画舫里有一艘格外庞大华贵,舫上竟是用上好的楠木做了两个亭子,亭上设置了四个大字,在清晨的阳光间看得并不分明。

    但这时候白告已经知道是“钱塘四艳”之一的李双亭带队,便认出那四个字正是“玉立亭亭”。

    不过湖面上大小画舫十数艘,其他船上或多或少飘来些丝竹琴声,李双婷那只大船上却一点儿动静也无,教人难免失望。

    呆看了一会儿,白告摇头感叹:“唉。那画舫果然豪奢,所谓‘宝剑赠英雄、宝船载美人’,也不知那位李姑娘究竟美成什么样,我怕是无缘见识了。”

    那文士只是背着手微笑:“咱们这些平凡人,本就难以一睹她的真容。时候不早了……我该走了,小兄弟,咱们后会有期。”

    白告一怔,心想这还没到中午呢,怎么就时候不早了?但那文士已经不等他道一声“再见”,转头便离开了。

    大家本就萍水相逢,白告也不在意,又看了会儿瘦西湖波光粼粼、树石相映的美景,思索着扬州城里有什么可去的地方。

    突然人群里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人扯着嗓子高叫道:“打起来了,要打起来了!”

    这几嗓子过后,人群里立即一片混乱,有人伸长了脖子朝喊声处张望。白告也张望过去,却见一行十七八名大汉,头裹白布、腰缠青带,在一个老者的带领下,各自手持明晃晃的钢刀,气势汹汹地往一条街坊冲。

    人群里混乱更甚,许多公子小姐赶紧往后退,离得远远的——尽管他们本就离得很远。

    但还是有更多的人,反而更伸长脖子,甚至走到近前去围观看戏。

    那些白布青带大汉一路往前,沿路本来也挤着许多人,黑压压好一片脑壳儿,这时候口里纷纷叫喊着“哎哟!要打人了,要打人了!”身子却都忙不慌的分开两边,迅速为这队汉子让出路来。

    而待到这些汉子冲入那条街坊,顿时又从巷子里传出女子的惊呼声,男子的叫囔声,乱成一团。

    帮派火并?江湖仇杀?……白告脑海中瞬间转过许多种念头,一时好奇,鬼使神差的,也跟着钻进了那条巷子。

    这条街坊在整个扬州城中也算得上奢华,道路是上好的青石板加碎石子,两边楼院都是青瓦白墙红灯笼,装饰得喜庆热闹,每处院子都挂着烫金大字的牌匾,分别写着“群芳馆”、“凤鸣院”等字样,原来这风景宜人瘦西湖的岸边,竟是一处烟花风月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