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王先生的汽车



早晨并无一缕阳光,只剩下断断续续的乌鸦嘶喊。

荒山在这片不愿褪去的灰色乌云下显得更为孤僻,就连汽车的鸣笛之声也尤为罕见。

“太太,我很感激,也很惭愧,您是我们医院最后的一位病人。而我是这所医院的最后一位医生。”

林老太放下她那淡绿色的茶杯,望着窗外。窗户的玻璃被擦得铮亮,远处的小路显得尤为抢眼。于海南的妻子躺在林老太身后的病床之上,她也注视着同样的一条小路,直到林老太的话音落下。

“我真是遗憾,我和我先生都认为这里是最好的一所医院。”

于海南的妻子回答道,她的双眼尽是疲惫,慵懒无力的嘴唇上下颤抖着,从口腔里挤出这些话来。

“是呀,可惜如今老啦,不仅是我,也是这所医院。年轻人更喜欢花大笔的钱去更先进的地方吧。车鸣与脚步声都成了稀缺了。”

林老太感慨道,她有时候会怀念曾经的日子,这里曾经的工作者,以及每一位得到治疗的病人。

眼前的这位女士,私人调查局的当红人物之妻,是这所荒山医院的最后一位病人。是她自己选择这里的。

与此地相对的,便是投入了大笔资金的城市中心医院,那里的医生会以药品出售情况以及病人治愈率的对比做出考核,以此考核拿到更为高价的报酬。此消息一出,媒体们非但没有对以医院为消费手段经营的错误方式进行批判,反而大幅度夸赞新型的革命方式的政策改良。

这是资本的力量,就如同荒山医院的广告不会在城市出现那样,只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且只占据一处分毫的地位。而那些倾向于谴责的媒体却更为难堪,他们的言论似乎都难以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病人的症状较为罕见,但他们似乎并不愿意走近所谓更有治疗效果的中心医院,而是选择了这里,尽管面临着疼痛和死亡的威胁。

于海南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如果一所医院,进行了资本主义的运营方式,所有的医生都拼死拼活地抢着卖出药品,或者为了提升自己的手术业绩,那么感冒的患者很可能会被推上手术台,最轻的症状也会在所谓的专家描述下需要最为昂贵的药物。医生与医生之间也不会再相互配合,而是希望以内卷的方式将他们的同事排挤,从这一刻开始医生与医生之间成为了竞争对手,医生与病患之间成为了客商关系,人们也不再因为治病而去往医院,而是被作为一种消费手段,一种不得不面对的消费手段。

正义远胜于人们的生死。于海南曾经这样说过。

实际上,于海南一家人并没有资金去支付中心医院极为高昂的手术费,但这番言论也并非只为贫穷而发声,至少是为所有贫穷的人们,也就是大多数的人们。

十二月二日的那天,于海南先生坐在他妻子的病床前,说完了那一番话。

“瞧你说的,那么沉重。”

于海南的妻子回应道,她的嘴角艰难地挤出一份微笑,而这份微笑似乎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于海南先生也自嘲道:

“也是,我们应该聊一些别的事情。”

“我想也是,你简直不能相信,我亲爱的于海南,我在几天前的窗外,看到了一辆红色的汽车。”

“汽车啊,在这个年代本就罕见。”

于海南先生在话语结束之时便遁入了沉默。他似乎想对妻子分享那些工作上的趣事,但细数之后的结果是,

并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情,况且汽车一词让他能想到的,只有糟糕的王卫力和他愚蠢的手下们。

因为王卫力先生的汽车,就是红色的。

韩尹,这个名字突然在于海南先生的脑袋里一闪而过。

“局里最近来了一位奇怪的女孩。”

于海南向妻子说道,他看向带有一丝微笑的妻子。

“什么样奇怪的女孩?”

“她不会和别人说一句话。”

于海南回忆起那名女孩的神态,似乎在略微模糊的记忆中也显得和他人完全不同。

“那是抑郁症。”

林老太从他们的身后出声,看样子似乎已经驻足许久。

“任何人在面临巨大的打击之下,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患者,只是抑郁症被很多人群恶意解读,人们对这等症状的注意力也就少之又少。”

“巨大的打击?”

于海南先生回头朝向林老太,并稍有急迫地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