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改换战略(二)-第2/3页





    “我应汝所求!将你部编入先登营。”

    “诸将!君业之胆,为我军之最也!汝等都要校而仿之!见贤思齐焉!”

    董卓夸完郭典,徐荣又冒出来了。

    “禀将军,若将军未有中意的留守人选,荣自荐,愿为留守,严防广宗贼军发觉。”

    董卓笑得更大声了,自己手下四将只有徐荣不是出自凉州,而是幽州人,虽然并列四将,却总是差那么一点信任。

    如今自个儿跳出来,十分不争功地自愿留守。

    这留守可不是个好差事啊,干好了没功劳,干差了吃大罪。这妥妥的就是对他的极大支持。

    董卓对今日这番军议是愈加满意了,笑言安慰道:“徐荣主动请缨,实属难得,就留你部防守广宗。”

    “汝放心,虽言留守,这前线军功,吾也算你一份,绝不亏待尔等和手下士卒。”

    徐荣不悲不喜,谢过回列。

    董卓左顾右盼,见无人再提出什么意见来,便出具军令。

    “宗员!你熟悉道路,率乌桓胡骑为我军前驱,扫清障碍。”

    “牛辅!你为先锋,率步兵配合。”

    “张济!你为前军,率先开拔!”

    “李傕郭汜!你二人,随我中军一同行动,护住粮草辎重,最后行动。”

    “明日起,全军早早歇息,在黄昏与破晓时,各部按次序分别出营,北上攻击张宝贼众!”

    ……

    广宗城内,张燕正和张角张梁等人,安排俘虏进行工作。

    这些俘虏,少部分是留守营寨的官军,大部分是官军将作营的工匠,如今这些人正在黄巾军的监督下,拓宽地道。

    自从用城门设计瓮城的办法,击退卢植后,这是张燕组织的第二种用于战争的技术,地道。

    地道战,其实并不独属于现代发明,古代称之为穴攻,在春秋战国的《墨子》中就有所论述。

    墨子,备穴篇第一句话就是,“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城坏,或中人为之奈何?’”

    不过挖地道的主动权基本属于进攻方。

    因为挖地道的目的,要么就是绕过城墙,直接把兵送进城内。

    要么就是挖到城墙下面,把城墙下面挖空,让其塌陷,造成混乱的同时,也就造出了一个守城方无法关闭的城门,好让攻城大军鱼贯而入。

    但是到了张燕这里,就反其道而行之,我作为守城一方,挖地道去攻城方的营地里去,乱他营寨。

    根据昨夜的袭击,他已经知道官军在外面挖的壕沟深度有多少,只要加大对应的深度,就能把地道挖到壕沟下面去,绕过壕沟防线。

    以往壕沟能有效防止地道,是因为挖地道作为一种隐秘战术,不可能大张旗鼓,人不能派太多,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那就只能挖浅一点。

    可黄巾军不同,我们在城内,有城墙挡着,而且黄巾军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唯一的难度就是技术问题,黄巾军的工匠都是民间匠人,让他们做个梯子,做个喇叭形状的大木筒,都很简单。

    但这地道该如何挖才能保持不塌陷,把自己人压倒,这是个难题。

    张燕上辈子也不是在矿里上班,只能告诉他们多用木头支撑防护,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