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炎黄相杀(1)



官军大营,卢植走上早已准备好的高台营垒。

下方,是这次大战所有的部队,每个人的前面都摆着一碗酒水。

除了留守大营的辎重营,和正在归来途中的越骑屯骑两营,剩下的所有士卒,都要在这次战斗中压上去。

卢植不喜欢打仗,从小就不喜欢。

他还记得自己少年时,翻山越岭,从幽州过冀州,再过司隶,到凉州拜师马融先生。

那时候的凉州羌人连续不断地反叛,逼得他们师徒几人不断地搬家。

多好的求学时光啊!

那些本该安然恬淡的青葱岁月,就这么白白地在逃难的路上浪费掉了。

那些本该欢笑着长大,娶妻生子,走向民生百业的少年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在了路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叛军贼寇,掀起战乱者,人人得而诛之!

卢植一步步地走上高台,在最高处,举起桌案上的一杯酒觞,仰头望天。

“臣,卢植,奉天子令!”

“率北军五校营,及三河骑士数万人,征讨贼子,以安天下!”

“今约战于野,企望苍天,佑我汉家儿郎,皆得胜归朝,不作他乡游魂!”

卢植手一扬,将酒觞中的酒水抛洒出去,在地面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

他转过身来,缓缓开口。

“诸将士!”

“尔等皆为我汉家儿郎,今为报效国家,生死置之度外。”

“苍天垂怜,天时将至,贼众将亡,而诸君必将万胜而归!”

“诸君!”

“饮胜!”

汉军士卒举起陶碗,酒入胸肠,尽化作无边战意。

“万胜!”

“万胜!”

卢植刷的一声拔出剑来,高举向天,“汉军!”

众将士齐声大喝:“在!”

战鼓声随之响起,回荡天地之间。

“出阵!”

“诺!”

静止的枪林顿时晃动起来,反射的寒光令人生畏。

各营寨的大旗随风舞动,校尉将军在最前方引领,代表炎汉的火红色在这片大地上流动,如同溪流汇向江河。

曲梁城内的黄巾军,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集结完毕,汹涌出城。

双方在约定好的十里之处摆开阵势。

汉军枪戟不停地敲击地面,配合着恢宏的战鼓声远远传开,摄人心神。

中军大旗舞动,五色令旗不停呼应,各营士兵整齐地排列在一起。

对面的黄巾军虽然军容不似汉军齐整,但人数却远远超出,

黄旗遮天蔽日。

代表张角的“天”字大旗,在其中格外显眼。

各方渠帅也升起了属于自己的旗帜,黄巾士卒们挥舞着枪戟戈矛,有些还拿着镰刀锄头,高呼:“大吉!”

“大吉!”

双方均按前后左右中的排列顺序分五部,标准的五军阵列。

黄巾军中抬起了车架,张角和卢植,两个主帅的目光在半空中相遇,脸上尽显狠厉之色。

双方尚在阵列相对阶段,外围的斥候哨骑就已经打的不可开交。

黄巾军虽然失了主力骑兵,但官军的两营骑兵今番也不在场。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双方都只有少量骑兵在阵地外围,零零散散地进行探查和狙击,检查对方是否有伏兵埋伏于自己的左右两侧,同时驱赶敌军企图渗透进来的探马。

周显握紧自己手中的马槊,冲向对面的黄巾哨骑,在双方即将接近时,头一低,整个人伏在马背上,避过了对方的刺击,同时自己手中的马槊向前刺出,正中敌军!

匹马交错对撞的冲击力传递到周显的腰部,再绵延到肩膀,手臂,最后通过马槊,狠狠地砸在对面黄巾哨骑的右腰肋下。

马蹄交响不停,其中一方的骑手却已经落于马下,生机断绝。

不远处,周显的结义兄弟——周耀,快速接近,下马割了对方的左耳。

“大哥,你要是早听我的······”

“别说了!上马!再战!”

周显策马前进,继续巡查这片区域。

他并不觉得自己昨夜的决定是错误的,卢植也没有怪他。

但辎重营的损失,那些死伤的军士,已经重重地压在他心上,如今,唯有奋力杀敌,多拿些军功,这样,死去的士卒也能得到厚赐。

类似的单枪匹马对冲场景,在阵地外围多次发生,双方都攒足了劲,不成功!便成仁!

“报!已清查阵地左右,无有敌军伏兵!”

双方的斥候哨骑,将各自阵列的左右,都犁过一遍后,向着中军大营汇报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