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多铎逃跑



    胡涛饶有兴趣看着吴襄,似乎一点都不惊讶为什么皇太极在两方大战时,派出使者。

    其实这才符合历史,否则当时吴三桂怎么和对方能够一拍即合,这完全就是双方提前都接触过几次。

    对于皇太极来说,如果单纯靠着女真族,即使加上蒙古族的力量就想侵占明朝所有地盘,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明朝疆土这么大,哪怕带兵几百万最后也是和胡椒面一样洒在各地,到时候同样没办法控制这么大地盘。

    所以清军要想在明朝土地上占据主动权,必须有同盟帮忙,说白了就是通过汉人治理汉人。

    吴襄作为辽东总兵,其实一直都和女真族做生意,两边关系其实不错,毕竟他们需要铁,食盐,甚至精美的瓷器,丝绸,都需要从汉人这里得到。

    如果不是现在发生战争,两边正常的生意往来可是帮助吴襄赚取大量的银子。

    因为双方一直有合作,这次皇太极其实提前就派人游说吴襄,希望他可以带着部队投靠清朝。

    只要吴襄同意,可以封吴襄一个异姓王爷,让他世代镇守辽东,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吴襄当然也心动过。

    前面提到作为官员对于朝廷,或者说那个位子上坐的到底是谁,大家并不在意。

    他们只关心谁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为什么很多时候有人篡位拥护者众多,就是因为篡位需要付出代价,想要别人拥护,那你付出的肯定要比正常继位更多。

    那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所以才会出现一派极力支持自己需要的,另外一派极力反对,双方最后谁能成功区别就是谁的力量更大。

    皇太极给吴襄的好处很有诚意,皇帝肯定不会拿出这样的代价拉拢吴襄,要说他不心动那是假的。

    只不过吴襄一方面担心对方出尔反尔,另外一方面就是担心名声扫地,毕竟皇太极算是外族,自己这样做,很容易在历史中背负骂名。

    古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要脸,或者说他们哪怕会做不要脸的事,但是也不希望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真不要脸。

    吴襄和儿子吴三桂交流过,吴三桂倒是没有反对,只说让父亲做主就好。

    吴襄一直在犹豫,就是派出吴三桂和多铎开战,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或者说想要检验一下清军到底有没有能力占据明朝地盘。

    如果清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自己投靠对方岂不是徒增笑柄。

    现在胡涛带兵出现,吴襄就更加矛盾,吴三桂都能和多铎打了有来有往,可见对方并不是那么厉害,再加上胡涛这个曾经吓得蒙古族望风丧胆的战神出现,估计这次清军或许就要大败而归。

    在这个时候吴襄其实已经打算放弃和皇太极的约定,只是今天皇太极派来的那个使者突然提出要和胡涛见面,好像对方打算说服胡涛叛变,吴襄本来不想搭理,可是对方坚持要见一下胡涛,并且再三保证有把握让胡涛倒戈。

    “呵呵,吴老哥,你这有啥为难的,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对方真的有雄才大略,我们卖身给他又如何,没事,既然他想见我,那就见一面吧?”

    听到胡涛爽快同意,吴襄这才松口气,对方到底怎么和胡涛谈,吴襄不想知道,他也希望看看胡涛的选择,如果胡涛同意和清朝结盟,那么大明朝还真的危险了。

    有了辽东,保定府两个总兵帮助,等于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两个省,关键是吴襄和胡涛可是目前大明朝最能打仗的两位总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