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相见与分别
凤阳县,长寿村。
卢飞看了眼湛蓝天空中的那团高积云,浓厚而洁白,很有质感,宛若眼前。
这如高清壁纸般的图画,让人不忍移开目光。
但是,他终究架不住今天晴朗的阳光,重重打了个喷嚏。
“师父,还有多久到啊?”
老五徐维玉脚步沉重,落在队伍最末头,抬起手高声问道。
由于通往村子的道路狭窄,凹坑很多,马车无法通行,是以,一行人早早地就下了马车,拿上礼物,徒步前行。
卢飞摇了摇头,掉头走到队伍后面,将双手提着的茶饼递了过去,蹲下身道:
“你帮师父拿着,我来背你,总可以吧!”
闻言,徐维玉接过茶饼,欣喜地扑上卢飞的后背。
“玉儿,你看呀,这条小路上,两边都是青黄的稻田。此情此景,你有没有想到一首词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徐维玉脱口而出,得意洋洋继续到:
“玉儿自打六岁起,娘亲就教我背唐诗宋词。到现在,我能背好几百首了呢!”
卢飞开怀大笑:
“你娘还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呢!那你往后要好好学习,报答她,不要辜负了她噢!”
……
说笑间,众人便来到了郭老丈的住处。
此时,只见诺大的一块土场上,铺上了一层黑油布,上面堆满了金黄的稻谷。
其间,一位老人身穿粗布短褂,弓着腰,赤着脚,手拿一把竹耙,将谷粒耙出一列列整齐的小沟壑,汗流不止。
见状,卢飞连忙走上前去,欣喜地招呼到:
“郭老丈?”
老人闻声,缓缓地伸直了腰,拄着竹耙,定了定神,这才转过头来。
认清了来人,他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来,道:
“嘿!小郎君回来啦?快快快,里屋坐,外头怪晒人的!”
一边说着,一边将众人引进了屋。
待屋里坐满了人,郭老丈一一打量,怀着羡慕之意,呵呵到:
“想不到小郎君这么年纪轻轻,就有了五个小子,两个闺女,还都长得这么俊,真是好福气啊!”
此言一出,弟子们皆惊。
卢飞刚想开口解释,可想到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师父一般都扮演着亦师亦父的角色。
想来,也没啥大毛病。
再者,自己与他们爹徐邦瑞,可是拜过把子的,也算是他们的义父了。
想到此,卢飞陪笑到:
“晚生能有他们作为子女,也算是死而无憾啦,哈哈哈!”
听到师父夸下如此高的赞誉,七名弟子无不既是感动,又是感激。
所感动的是,卢飞在与他们相处的两月里,几乎天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起来备课,为了自己这些弟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
而他们所感激的,则是卢飞帮助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窗口,让他们想常人所不能想,见常人所不能见。
年龄最小的老五徐维玉,此刻想到师父对自己学业和为人处世上的谆谆教诲,不由双眼泛酸,抑制不住地卢飞怀里。
这是真把卢飞当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