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第2/2页





    给李奎元这个领导脸上长了不少的光。

    就此,上头还派发陈安知不少任务,就是尽量的跟国营单位合作开发更好的产品,迎合市场,给了陈安知不少设立厂房,提供就业的小权利。

    这种小权利,在那个年代完全是没有的。

    主要还是陈安知手段高明,说白了,李奎元那个级别的那些个大佬,每个人都送了五六个小金鱼。

    基本上,一个个的肚子都被陈安知塞得饱饱的,也难怪,陈安知能混的如此风生水起。

    陈安知的身份地位早已经跟四合院的那些个禽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了。

    锣鼓巷的供销社,装修方面,陈安知也别出心裁,请了一些上等的石匠,地面墙面全部是大理石镶嵌的。

    还有雕刻镂空花样。

    这是在那个年代极其少有的事情。

    货架,货柜的摆放,多少参照现代超市的一种摆放方式,陈安知有点别出心裁的选择了自选模式。

    虽然没有监控,但是每位客人在选购东西的时候,会有一两双眼睛雪亮的盯着。

    这让原本高发的偷盗商品的概率,逐渐减少了一大半,尽管如此,供销社的东西还是会被人偷走一些。

    但是陈安知不是很在乎。

    偷盗,正是因为别人家里穷,所以才会偷盗。

    这也是陈安知在后面明白这个道理的。

    就像现在他一天都能赚三四十万的现金,你叫他去偷几块钱的东西?这不是掉档次,这绝对是侮辱陈安知的人格。

    所以古时候有智者说的话,也是很对头的。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陈安知开创出来的先河之后,一些大型的百货公司竞相模仿,可最终还是落得,管理不当,这种模式偷盗的东西比较多一些,以失败告终。

    因为,陈安知在一些贵重的物品上做了手脚,也就是上面会绑一条绳子,那贵重物品,需要售货员来解锁,然后去前台买单。

    就这么一个别出心裁的小心思,倒是让供销社的亏损降到了最低。

    渐渐地,来锣鼓巷供销社购买产品的一些顾客,也就开始自觉了起来。

    倒是他们去其他区域的供销社,显得有些难言之隐。

    超市的精髓就是每个人的心思想法不一样,购买东西也不用受到售货员那鄙视的眼神所鄙夷,拥有了极大的自信心。

    所以,锣鼓巷供销社,在陈安知的带领下,一家供销社的销量,就是四五个之多加起来的总和那么多。

    京城这边的供销社改革还在持续当中。

    上头一些大佬,听说了这种模式,百姓安居乐业,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家家户户都有了相应的水平。

    终于在一年后,上头领导的意思,取消京城这边购买货物的票据限制。

    这对于历史的洪流来说,是极大的改革。

    毕竟,在陈安知没有到来之前,这段历史要在二十年后,才开始解封不需要票据。

    而全国一些贫困的县城在三十年后都还保留着一些票据的影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