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海安-第2/2页
隔了一会儿,净房里的水声停了。陈燕来哆里哆嗦从里头出来,厉声道:“你这蛮妇,钦差到了不早说!怠慢了上差你我喝西北风去不成?”他话说的溜,动作却还是慢吞吞的。他大妇也不理他,兀自在那儿折腾小妾。陈燕来嘴皮子顺溜的埋怨着自家大妇,一边四体不调的套着官服,足足磨蹭了半盏茶的功夫,才从后宅晃到前头衙门。
“哎呀,不知钦差驾临,有失远迎,是下臣的不是,下臣的罪过!”陈燕来刚走到院子中间就一迭声的告罪赔不是,迈过门槛才看清正堂里站了三个人,为首一人面白无须、个子不高,生就一双笑眼,此时正弯着眼睛朝他拱手呢。“陈大人客气了,在下就是个传话的,不是钦差,不是钦差。”
陈燕来一看便知这位是宫里的,身后跟着的两个是大内的侍卫。本朝内官是不能当钦差的,但跟皇帝在一个院里住着,比做钦差的还多占了个近水楼台。陈燕来赶忙改口,客气道:“上差远来辛苦,劳上差久候,不知上差此来有何吩咐?”
若是明着宣旨,这位一来便会说了,不敢客气到这时候,大概是口谕或是这太监私下有什么交托。陈燕来在官场混了十几年,早就是老油条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当下便小心询问,不敢有一丝怠慢。
那内官态度谦卑,没拿半点宫里人的架子,和和气气的说:“在下梁四,在集英殿当差,大人直呼我名讳即可。”陈燕来忙道不敢,尊称他为梁大人。两人客气了一番,梁四朝东首拱了拱手,说道:“在下此来是陛下交托,要送一批布匹、茶叶到东海倭国。连日降雨,道路难行,运货的马队还在后头,我先一步来与大人商量交办。不知这雨势绵延的,能不能出得了海?”
出了东海,与大周比邻的便是倭国。虽说跟大周比起来,是个弹丸大小的海岛,岛上的人却拽得好似开天鼻祖。旁边的琉球、马岛被它欺负的成了它的狗腿子,常常团起伙来打中原沿海村镇的主意。中原广阔大地六十年,自己跟自己打的热火朝天,每二十年就换个皇帝玩玩,谁也顾不上南方这朝廷口中的蛮荒之地。沿海的村镇被倭贼欺负的够呛,直到一个小渔村里出了个姓杨的混混,才让这些穿着袜子踩木板的海贼们消停下来。
朝廷不管,想活命就只能靠自己。杨混混带着四个渔村,百十号渔民用鱼叉、菜刀赶跑了跨过东海打家劫舍的倭贼。又把出海的渔船组成卫队,把在海上行抢的倭贼也清出了东海。杨混混想给渔民卫队起个好名字,无奈肚子里墨水不多,想破脑袋不是鱼名就是鸟名,实在难听。一个助他打倭贼的书生替他想了海安二字,杨混混打心眼儿里喜欢,又羡慕书生肚子里的墨水,非要把儿子送了他当徒弟,另加要求也得给自家小子起个好听的名儿。书生一颗怀才不遇的心终于有人懂得欣赏了,不在乎这人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也不理家里不收山外人做徒弟的规矩,收了杨混混的小子做开门大弟子,取名杨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