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宗门受辱
官道慢慢,不知几千里远。
走了几天,唐罟即感觉如此走路不是办法,还需寻些代步的物事。
正寻思间,猛听得耳轮边一声高喊:“呔,留下买路钱来!”
唐罟赶忙定睛观瞧,官道旁边的树林中窜出两匹马,马上三人二三十岁,高举砍刀,虎视眈眈拦住去路。
这让唐罟显得有些郁闷,自古劫匪见到人都会放一马,这也是道上的规矩。再看自己这身行头,已经有些陈旧,看上去就是落魄书生,能有多少油水?八成这仨货也是刚出道的小白,啥球不懂,使上拳脚倒也费事儿,也备不住他们会些邪门的功法,先礼后兵,不妨咋呼一下,兴许可以把他们的马匹留下代步。
唐罟不慌不忙,拱手一礼,笑道:“三位好汉,我这样的人,像有钱的人吗?”
那劫匪坐在马上也是一个愣怔,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要做这第一桩卖卖,想着再怎么有风险,三对一,总是有把握,却没想到劫的却是一位书生,真是晦气。
唐罟看三人愣神,也猜测了大概,继续道:“好汉,我闻江湖之上讲究‘盗亦有道’,遇到人多半会让上一让,你知为何?”
“为何?”
“人求取的是功名,自古江湖不理朝廷事儿,你不惹我,我也不得罪你。倘若劫了人,之后便要开始担心他来日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带官军来雪此日之耻,劫得一次,寝室不安数年,大大的不划算;其二,若劫了人,保不准会被他添油加醋编排故事传唱,让尔等受骂一辈子乃至几代人,成为江湖上的笑料,惹得一生的晦气;其三,但凡人,多有那天上文曲星照应,若是结下这因果,总会有报应,即使尔等不畏惧,尊上若知必累及心神,报应只分来早与来迟,儿孙也受拖累。”
看那三人倒也愣愣地在哪儿听着,唐罟心中一乐,继续说道:“人身无长物,尤其若吾等这样,包裹里,无外是两件换洗衣物,几本圣人之言,好汉都拿了去,收益将会是零,风险却难估。我倒乐得将这圣人之言送与三位好汉,也算一番功德。如何?”
那三人听得,也是交头接耳嘀咕:“真他娘地晦气,不值当作这笔卖卖,放他走!”
这时候,唐罟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倒有一个趣闻说与三位好汉。有位如我一般穷的人,赶考遇到山中好汉,正被盘剥得精光,山中的首领来到,不仅赠送人银两,还派人护送他出地界,并告诉手下兄弟,对人要学会投资,早晚会有回报。果然,多年之后,这山中好汉与另一伙好汉江湖械斗,伤亡惨重,四处逃散,首领更是沦为乞丐。一日与县令不期而遇,县令认出这蓬头垢面的乞丐,撩衣而拜,原是当年那人考取了功名,感念这首领当年之恩。县令帮这首领报了血仇。一段善缘,至今美谈。”
那三人又在哪儿犯嘀咕,稍顷,一位年龄最长者很有礼貌地说道:“承教了!先生说的比俺大爷说的在理儿,请赎我等鲁莽,让先生受惊吓,先生也别见怪。哈哈哈,我等刚刚行走江湖,肯定会以江湖前辈事迹为风范,该做不该做,皆不敢胡来。先生前行路远,我兄弟三人愿祝先生一臂之力,送一匹马为脚力,还望先生笑纳。先生风光的时候,也别忘了俺们兄弟!”
“三位好汉,真的是一身肝肠义胆,尽显侠士风范,放行之举,更是义薄云天,令我敬仰。这马匹实在受之有愧。”话虽这么说,唐罟心里话,这事儿成了。
再半推半就之后,与三位好汉挥手告别,唐罟骑着马儿继续上路。
三位好汉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等待下一波卖卖放下不提,且说这唐罟,有了马匹代步,行进的速度很快,半个多月的功夫,已经看到了远处连绵的云妙山。
看山近,走山远。
又七八天的功夫,唐罟一路打听着,用马匹换了些应用之物,进入云妙山。
山上果然荆棘遍布,瘴气不散。
唐罟搜集一些干草,碾碎成沫,用纸卷成卷,一个个放好,撕下几片衣衫,用水浸透。准备停当,用棍子拨开荆棘,一步步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