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招纳知青(求收藏求推荐)



    司机听说是单位收,更加放下心来。

    司机连连点头:“好,没问题,你要什么,我顺路就替你去拉了!”

    刘光福:“那敢情好!来我家喝一盅!”

    于是带着司机,还有郑卫军三人,回到自己家。

    郑卫军很乖巧地喊阿姨。

    “妈,您打个地铺,今天三位先得在咱家住一宿,明天我再去找地方。您帮我们下点面条。”

    司机喝多了,干脆睡这里,跟刘光福唠嗑一整晚,又说了好多生鲜水果的门道。

    一清早,就把刘光福和他刚找来的临时工,还有那些栗子,全拉到了副食店门口。

    门口已经按昨天号码排成了长队,很有秩序。

    仨人开始很熟练地工作,动作很快。

    这时代初中毕业就能合理合法的工作,也不存在童工问题。

    说实话,刘光福的炒栗子,只是捡了居民与栗子阔别十年的那份情怀的便宜,其实味道真不咋样。

    郑卫军他们村,还会在家炒栗子,比刘光福这二把刀强多了。

    所以这锅芳香四溢的栗子出锅时,四九城居民又被震撼到了,这才是正宗的糖炒栗子!

    看着栗子存货不断减少,

    刘光福给昨天那村长打了个电话,村长说十里八乡采摘的栗子都可以送这来。

    刘光福没有了今天卖光了存货,明天只能停业的顾虑,

    回厂里,找来砖头,又码了另一个灶,还去厂食堂借了个大炒锅。

    住的地方也好找,轧钢厂有不少破平房,都是上下铺,有的是地方,给了宿舍管理员两块钱,一包栗子,他就打开一间空屋。

    “灯泡坏了,其他都是好的。咱厂有些车间可是保密的,叫他们别瞎逛惹事。”

    刘光福上工人服务社,买来个20瓦灯泡安上,

    街道手工合作社有做被子的,不过快过年了,大家都在做新衣服,尽管不要票,也没有新棉花了。

    刘光福好说歹说,让他们拆开收来的旧军大衣,把里面的棉花弹一遍,赶制出来三床。

    至于褥子就先别指望了,弄来些油毡铺上得了,这年头睡木板的都多得是。

    找来个炉子,还上房通了通烟囱,把屋子烧暖。

    这一套操作下来,刘光福累得够呛。

    等他回去,郑卫军已经收了300块钱。

    排队的人里,居然还有小当和槐花。

    刘光福:“你们俩来这儿干嘛啊?”

    小当十分得意道:“统计街道各单位能安置的位子啊,哎呀,我可忙死了。”

    刘光福:“那你还能得空买栗子,真够馋嘴的。”

    槐花道:“现在我姐是炙手可热啊,安排工作的事都在她身上了!”

    小当:“你小点声,别让人听见!”

    可惜已经晚了,老头老太太一听小当能管事,连队都不排了,把小当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忽然注意到:“哎你看卖栗子这仨孩子,是副食店新招的,才十五六岁!还不是城里的!”

    “孩子,说老实话,你们哪儿的人?是不是经理的亲戚,抢我们孩子饭碗?”

    郑卫军道:“我不是,是城里的,有户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