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由奢入俭难
三天后,周浚恪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莱州的马车。
此时的小渔村已经变的热闹非凡,周边的村民都慕名而来,寻求干货和蚝油的制作方法。
周浚恪特意安排了专人传授制作方法,教员每日补助一百文,也让不情愿的村民多了一丝动力。
也有别村的渔民摇着舢板,带着新鲜的渔获前来售卖。或是一家人推着独轮车,里面装满了生蚝、贻贝和海参,售卖给制作干货的村民。
生意火爆的让人猝不及防,不服老的冯登科还想帮些忙,结果一上午的时间就累得直不起腰来,只能守在冰窖给工人们开关冰窖门。
冰窖的工人们同样忙的不可开交,光是搬运渔获和冰封成块,这两项工作就让他们的人手捉襟见肘。
周浚恪只能将先前的工人分成两拨,一拨在渔村冰窖,一拨在码头附近的大冰窖。同时在两个冰窖的附近招收了大批人手,将先前的工人提拔成工头,带领着后续的工人们作业。
后续招收的工人,就不如先前工人的待遇高。同样的每日两餐,工钱只有二十文一天,这都让人争破了脑袋。
而冯登科不情愿的被周浚恪派遣到了码头大冰窖,村正田二牛则接手了渔村的小冰窖。
两个酒友分开格外伤感,也触及了周浚恪敏感的神经,让他想起了前世的好友。于是两个老酒鬼如愿以偿的喝到了白酒,喝的是酩酊大醉。
不是周浚恪不舍给他们喝白酒,而是他们一辈子都在喝黄酒,突然喝度数这么高的白酒,周浚恪怕他们年纪太大伤了身子。
白酒这东西周浚恪也不缺,后续到达的船只,运送来了不少,让他俩天天喝也供得起。
跟白酒和水泥同时运来的,还有墨韵院算术最好的太监张志高。
准备收购海鲜的时候,周浚恪发现自己没有带一个会算账的人来。如果是管事的人选,不论在庄户里,还是在老兵里,或是选择冯登科,都是能胜任的。
但是这些人都不精通算术,管账又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当地招一个账房简单,想找一个三州账房总管,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首先老式的记账方法,周浚恪看不上,对账太费劲。其次新式的记账方法,青州这边没有人会,总不能让东宫那几个喜欢算术的属臣给顶上吧?
老惦记我大哥的墙角,时间长了我大哥该没安全感了,心里不得犯合计啊?
此乃保平安的大忌,还是少惦记为妙。
没办法,周浚恪只能给闵云去信,让他把墨韵院小算盘给派过来了。
墨韵院是闵云管账管钱,但算账的是张志远。
闵云那两把刷子都能把钱算丢了,靠他算账,墨韵院都得被他算没了。
张志远到了青州,跟周浚恪见了一面,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招聘、培训一手抓,账房的队伍很快被拉扯了起来。
要么说数学好的人,逻辑清晰、心思缜密、处理问题能力强。十七岁的张志远,已经显露出大将之风,将招来的人分成了三批。
称重、入账、付钱,是一批人。入库、出库、转运是一批人。记工、开资、批款是一批人。三方相互监察,互为掣肘。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周浚恪的耳提面训,这些后世的办公格局,才一点一点融入他的思维。
张志远则负责监督和审核账本,也是一个不轻松的工作。单单一个青州还算轻松,等三州同时运营起来。要么他自己放权给其他人,要么他就三州奔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