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舆论战-第2/3页





        每月扣除各种杂七杂八的生产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等,厂子总盈利将近三千万,缴完税后,也有千万朝上。

        这种看似恐怖到姥姥家的利润规模,完全是靠着垄断整个市场攫取的,某种意义上,代表了80年代洗发水行业的利润天花板。

        赚的虽多,交的税更多,几乎拦腰砍了一半!

        80年代的企业税点,高到令人窒息。

        原本金静建议楚昊的香港重景投资公司,可以通过代为持股其他舍友的,实现百分百控股秀儿洗发水公司。

        基本等于是实打实的港资企业了,适用于改革开放后国家面向港台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她的建议无疑是这个年代最为明智的选择,是完全基于企业盈利的角度考虑的。

        然而,哈佛金融毕业的金静,并不知道楚昊这个重生者老6,早已有了狙击91年苏熊解体的打算。

        届时他需要国家背书,在身份上必须是根正苗红,如何证明自己是根正苗红的好同志呢,缴税无疑是身为守法爱国公民最直接的投名状。

        而且,他和她们生于斯长于斯,深深爱着这个国,这辈子都不会移民到其他地方。

        帮助上头在苏熊上啃上一块大肉后,有助于楚昊跟官方达成某些条件。

        他想得很长远,他要和她们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正如港澳那几个坐拥数房姨太太的人一样,得到官方的认可。

        而不是委屈她们,偷偷摸摸地在一起。

        只不过,他们的姨太太是三妻四妾,自己的姨太太是真的“姨太太”......

        冯老头懒得琢磨厂子怎么做起来的,拿着每月分得的巨额现金,那是绝大多数人拼死拼活一辈子挣不来的财富。

        他将大部分用于治疗补贴当年的几个因他而残疾的学生,余下的一部分留作给老婆看病的医药费,以及购置学生们化学研究所需的一应原材料。

        有冯老头坐镇,金静负责厂子财务,几个舍友周日过去搭把手。

        主要是陈伟超和赵勇两小子各种想着法儿地跟冯老头套近乎,软磨硬泡。

        最终冯老头磨不过这两个孙子,只得打发几个得意弟子,作为化学炼金的技术顾问,帮忙鼓捣去了。

        这些楚昊从不过问,懒得过问,金静只是顺嘴一提。

        每周他听听汇报,除非有什么特别棘手的事,需要他出面摆平,一般的交给副厂长冯老头就足矣。

        至于厂子后续具体如何发展,要制定什么销售策略,反倒是次要的。

        其他洗发水供应商需要跪舔甲方代理商爸爸们,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而楚昊是代理商们的爸爸,只要厂子内部不做大死,有条不紊地坚持打价格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