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无名无利,你可愿意



  华夏,苏省。

  昆市。

  锦溪镇,一栋老旧的居民楼。

  “周老师,又去公园舞剑?”

  “周老师早啊!”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从楼上下来,碰到的街坊邻居都满脸笑容地打招呼。

  老太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手里提着剑,刚出了楼,便看到了一个女人站在面前,老太太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皱眉看着这个女人:

  “你怎么又来了?”

  老太太名叫周传娴,是华夏目前仅存的几位昆曲名家。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经历了时代更迭,战火硝烟,曾一度面临曲种灭绝的境地。

  所幸最近这一代的昆曲名家竭力呼吁,在国家的帮助下,终于将昆曲保存了下来。

  当时就有曲艺界人士感叹:“这是为华夏保住了一脉重要的文化传承,这些名家功德无量,足以载入史册。”

  这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那些足以名垂青史的名家已经相继离世,目前就仅剩周传娴几人。

  而周传娴是其中最有声望的一位,但她的脾气却最为古怪,一生未曾收徒,这也让很多曲艺界人士颇为惋惜。

  “周老师,我这首歌里有两句昆曲,可我老是唱不好,您能再指点我一下吗?”

  年轻女人眉眼温婉,举止娴静,让人颇有好感,但周传娴却对她没有好脸色:

  “让我教,除非做我徒弟,但你们这些人不配。”

  老太太说完便提着剑大步走了。

  年轻女人只能让开,然后默默地跟在她后面,这时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从后面追上来,气呼呼地道:

  “沈姨,这个老婆婆太讨厌了,我们别理她了!”

  “沈秋,这样说话没礼貌。”

  虽然在教育孩子,但沈瑶的声音依然温柔,沈秋嘟着嘴哦了一声,紧紧拉着沈瑶的手。

  一大一小远远跟着周传娴,老太太知道他们跟在后面,懒得搭理。

  到了公园,一群老头老太太正在等周传娴,见她来了纷纷热情地上来打招呼。

  很快,在周传娴的带领,这群老年人便耍起了剑。

  沈秋看得无聊,一屁股坐在了花台上,他和沈瑶昨晚从日岛坐飞机来到昆市,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周传娴家里拜访,结果吃了闭门羹。

  今天一大早起床再次过来,此时沈秋已经有点困了。

  很快,小男孩便躺在花台上睡着了,沈瑶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轻轻盖在他的身上。

  然后走到一边,自己也开始练习起来。

  这首歌其他部分她都已经练的差不多了,只有这两句昆曲,一直不得要领。

  现在周传娴不愿意指点,她自然不能浪费时间,一边找机会继续恳求周传娴,一边抓紧时间继续练习。

  半个小时后,耍剑的老年人们暂时休息,周传娴见沈瑶在旁边练习,听了两句,冷笑摇头。

  “娱乐圈的这些人,没一个对艺术认真的。”

  周传娴这种老艺术家从小苦练技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而现在娱乐圈的这些明星们,唱歌走音,演技稀烂,只知道挣钱,把观众当傻子。

  对这些人,周传娴打心底瞧不上。

  就像这个叫沈瑶的所谓歌星,听她来回唱这几句昆曲,简直辣耳朵!

  这种人她见得多了,就是想靠自己这块“昆曲名家”的牌子给她脸上贴金,至于所谓的学昆曲,就是一种噱头而已。

  看她那样子,两句词而已,连气息都不稳!

  如果不是自己年纪大了腰腿不好,早就提剑把她赶走了。

  “周老师,这女娃娃是你亲戚啊?”

  一个老头问道。

  “我哪有这种亲戚?”

  周传娴不屑。

  “哦,这娃娃这么漂亮,我以为是您侄女儿呢,真挺像的。”

  “呵呵。”周传娴提起了剑,她打算把沈瑶赶走了。

  “这女娃娃早上六点就到了,还跟我们打听您来着,见您没来,她就在那儿一直练,来来去去就这两句。”

  “你说什么?她早上六点就在这儿练曲了?”

  “对啊,您听听,唱的还挺好的。”

  “好什么啊!”

  周传娴依然不屑,不过看沈瑶的眼神已经没那么厌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