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国书与换俘
北魏太和六年(公元482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二月初六日,下诏说,灵丘郡土地贫瘠,又为各州交通要地,免除灵丘郡人十五年田租。
西周时灵丘属燕,春秋时灵丘属晋,战国时,赵武灵王置云中、雁门、代郡,灵丘属代郡。
秦统一六国后,灵丘属代郡。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灵丘县,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属并州代郡。
灵丘郡,北魏置,属恒州。治所在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灵丘、浑源县地。隋开皇初废。
去年年底,各地刺史州官回京复命,与南朝的战争断续三年,其中被认为对百姓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地方。
朝官廷议,恒州灵丘郡受了影响。
交通要道,人来车往,所以免田租十五年。
北魏还是要南征的。肯定当地百姓克服困难之后,接下来,是批评反省。譬如初八,白兰王吐谷浑翼世因诬告和蒙骗被杀。
而前面灵丘郡免田租十五年,当地反响好,但户部官员持反对意见多。但征战三年,地方刺史州官回京复命都是为民请命的基调:
天下兴亡,百姓苦。兴兵三年,是不争的,所以廷议后。
北魏太和六年二月初十,魏天子下诏说:“萧道成作乱于江淮之间,战祸频繁,七州的民众因而深受征战和运输的劳务,大大违背了轻徭役的本意,特免去三年的户调。”
二十三日,赏赐自王公以下以清廉勤政著称的人谷物和布帛,数量不等。
三月二十六日,前去兽圈。下诏说:“虎狼凶猛残暴,吃肉食伤害生命,从今以后不再捕捉和进贡。”
二十七日,前往武州山石窟寺,赏赐贫困老人衣服。当月,齐高帝去世。
夏四月二十日,赐京畿内因鳏寡独身难以生存的人粮食和布帛,数量不等。
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听其父冯太师于廷议时,提了一句:“南朝的使者来了,递交的国书。”
总算来了。言下颇有长江以南的朝廷,总爱在一些事情上不经意的独占鳌头,引领时下的风骚,盖因宋的使臣要回国了。
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南齐代宋,说是比南朝的宋代司马家的晋还引人瞩目:
争论三年。这一趟过来的南齐的使臣,姗姗来迟,正式递交国书。
太师冯熙便也在现场。而年轻的魏天子显然也对齐的国书有几分好奇:
呈上来的时候,打开看了。他问,“是以此确定,南齐代宋?”
国书,即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魏书·高祐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
且不说,南朝来的使者公认的言辞出彩,这里又来了个国书确认:南朝使臣侃侃而谈。
表示不只是南齐代宋,也是因为新的国主萧赜业已登基。他说,“原是要早些来的,却因此耽搁了。”齐武帝萧赜,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
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成为皇太子。
建元四年(公元482年),其父萧道成死后正式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
说着,示意他看朱红钤印。又说,“也是因制此传国玉玺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