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机甲骨骼



    飞艇从主航线中脱离出来,迅速停靠在青城警署办公厅办公楼第八层的停机阳台边。

    李耀文和孟启灵从飞艇上下来。

    门口,两名身穿着天蓝色机甲外骨骼,手握C-L415中远程激光枪的站岗警卫在看到李耀文走过来之时敬了一个礼。

    他们身上的机甲外骨骼让他们看起来像是蓝色的钢铁侠。

    这些机甲也是采用无线电力作为助动力能源,各处关节看到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十分精致。

    最关键的技术是里面所搭载的“类神经操控装置”和“液压动力装置”。

    尤其是“类神经操控装置”这是生命体机械外设成立的最关键技术之一。

    人类对外骨骼的设想由来已久。

    早在1937年,灯塔国科幻作家爱德华?艾默?史密斯始撰写的小说《透鏡人》中就提到了人类外骨骼。

    随后出现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科幻电影中都开始出现外骨骼的概念,比如旧时代里的《异形2》、《黑客帝国3》、《钢铁侠》、《特种部队》、《第九区》、《阿凡达》《环太平洋》等影片更是将外骨骼的概念深入人心。

    而且,能够将整个身体包裹的“机甲”更是倍受粉丝青睐。

    除了它们炫酷的外形能让粉丝们沉迷之外,它们所提供的强大性能更是能让粉丝们心驰神往,肾上腺素狂飙。

    ……

    机甲外骨骼不仅仅具备720°全方位的防护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人体本身无法达到的力量。

    为什么一只蚂蚁可以在高空坠落摔不死?

    为什么一只蚂蚁可以拖起比自己重50倍的物体?

    一是因为蚂蚁本身体积和质量小,二就是蚂蚁是外骨骼生物。

    当人类穿上机甲外骨骼之后也可以从十几层楼高的地方跳下来毫发无伤,轻松举起一辆坦克或者大卡车。

    并且,有了机甲外骨骼的助力,单人可搭载数以吨重的装备和物资。

    除了军用之外,机甲外骨骼也是地下、深海和外星探索的理想装置。

    尤其是重力比地球要大得多的星球上,光靠人类的小肌肉,恐怕走路都举步维艰。

    搞不好刚登上星球,就被强大的重力拉扯得骨头寸断,在地上瘫成一滩肉泥。

    这时候必须有外骨骼提供支撑和动力才正常行走。

    ……

    然而想象总是无限美好,现实总是困难重重。

    电影特效自然无需细纠其原理,可以这么炫酷怎么来。

    然而,用科学的现实力量去实现人的想象,路上往往总是充满艰难险阻,这个过程需要动辄数十年,多则可能千万年之久。

    现实中的外骨骼研究就存在一个巨大的瓶颈——如何动作流畅。

    人体一旦穿戴上重达吨重的机甲外骨骼,如何让其如从我们身上轻薄的衣服一样,能够随着我们的动作而运动自如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如何让沉重的机甲在人体的操控下运动自如是个大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所研究出的机甲外骨骼只是徒有其表。

    虽然又足够炫酷的外形,也能够让人举起坦克。

    但肉眼可见的笨重!

    行动起来像是一直僵尸一样尴尬。

    当时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是“压力感应操控装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