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航海日志
六书,造字四法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用字二法转注、假借。
如今已不需要造字,四法变成识字的方法,二法仍然是用字,但学的人不多,即使在史官当中敢自称精通的也寥寥无几。
世上总有新的事物,文字已有的含义难以表达,必须采用假借、转注之法,将原有的含义引申,造出新词。
造词不比造字简单,信达雅,不能违背字的原意,且有心领神会之妙,无需长篇累牍的解释,还要选字得体,整体风格一致,不显冲突。
掌握用字二法很难,精通更难。
在史书中以信达雅描述出新生事物,能做到这一点的史官寥寥无几。
地方主官以官印和地方志震慑君子,治理一方,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出现地方志无法记录的事物,意味着主官的治理能力被削弱,王权也就被削弱。
所以王权一直抵触和压制新生的事物。
巨大的金属管被固定在桅杆上的器械吊起,竖立,小心翼翼放入拆除的甲板,整艘船五层完整的甲板都被拆出一个巨大的洞口。
当金属管安装完毕,船底对应位置也会拆除,金属管将直接与海水接触。
箴言号停在岸边,浪小,但是海风不小,卷起飞沫落在金属管上,一种玄妙的力量扩张,海水愈发的欢快起来,围绕着箴言号,像许多海豚在嬉戏。
这股力量并非完全温和的。
金属管刚刚接触到第二层甲板,海浪陡然变得暴躁,巨大的箴言号左摇右晃,幅度之大,让许多习惯于海上生活的工匠都稳不住,直接被甩飞出去。
箴言号吃水深,所谓的停在岸边,其实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
工匠只是落在水中,然而箴言号摇晃越来越厉害,似乎随时会倾覆,将落水的工匠碾压、砸死。
海浪平息,快得令人难以置信。如同镜面,呼啸的海风刮过也不起半点涟漪。
像是厚重的泥土。
许慕云站在后甲板,除一张俏脸露出,整个身体笼罩在大红的斗篷里。
风平浪静,战船也不再摇晃,这一切对她毫无影响。只是看到坠落的金属管、大面积破碎的甲板以及带有裂痕的桅杆,有些无奈。
“哗啦啦”
是书页翻动的声音,海风再大却也掩盖不住,数不尽的文字尘埃自舱内流出,覆盖甲板、桅杆。
如潮水的文字尘埃拱起,破碎,船上忽然多出上百名工匠,他们都是曾出现在箴言号上的最顶尖的工匠,时间跨度长达上千年。
这些是文字工匠,航海日志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船身出现一道虚影,大部分和船体重合,看不出来。也有小部分,比如破碎的甲板,因为裂痕而出现肉眼不可察觉歪斜的桅杆,虚影就像是幻觉,让人误以为船体完好无损。
这是箴言号的图纸,同样是航海日志的基本能力。
文字工匠将破碎的甲板拆除更换,歪斜的桅杆扶正,但他们无法修复桅杆的裂痕,好在有君子,天地心化出透明火焰,撒上些木屑,塑形之力便令桅杆“自愈”。
文字尘埃在船舷外侧拱起,破碎后化作海豚和巨大的章鱼,文字章鱼触手卷起海面上的工匠送上船,文字海豚则钻入海水中,寻找昏迷沉没的工匠。
这是航海日志的演兵之力,寻常战船上是没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