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往事
中学就要去更远一点的地方了,坐车要四五十分钟,走路差不多要两个多小时,那里也是原来姐姐读书的地方,整个镇农村的孩子大多在那里读书。城里也有好一点的中学,但农村孩子要找关系才能去,学费更贵些,当然师资力量也更好。记得每次新开学,都是是爷爷送我去的,他会带上我的衣服被子和学费,我则背一个比较空的大书包。他会先交完学费,再回寝室帮我铺好床铺就回家,而来年就只有我一个人去学校了。我好奇的打量着大了几倍的校园,快速的熟悉教学楼,住宿楼,食堂和小卖部,买完生活必需品就和室友一起去教室,快速融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
我分到的班级还不错,是整个学校的快班中的尖子班,可能是毕业时数学考一百,语文九十几的原因。而班主任给我第一感觉就是干练,一头乌黑干练的短发,个子矮矮的却透着几分坚毅的中年女教师。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她的确厉害,让我们处处都能拿第一。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和我们一起跑早操,监督我们锻炼,我们也练得格外认真,经常是满头大汗才结束。中午会守着我们午休,不睡觉就会被拉出去谈话,毕竟下午的课也比较多,且同样重要。课表总是安排的满满的,如果没休息好,下午第三节课就没精神了。连晚自习老班也会跑来监督我们,在窗户外偷看我们谁在开小差,讲话,然后叫到办公室谈话,严重的甚至要叫家长。所以我们都比较畏惧老班,背后叫她母老虎,但我们也知道她是为了我们好。
在学习上,年级里一共有八个班级,四个快班,四个慢班,而发小分在了我们班的慢班。学习好的来年可以升到快班来,学习差的也会被踢出快班,而座位也是按排名先后分配,考的好的可以优先选择位置,就像皇帝选妃一样,而最后几名几乎都成了卫生管理员。几乎每次考试年级前十有五个都是我们班的,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前一百,深得学校领导喜欢。在体育文化上,我们班运动会多次打破学校运动会记录,得分直接超过三百,而其它七个班加一起才和我们分数差不多,甚至不够,毕竟第二名才一百多一点,其它拔河,跳绳,篮球,合唱,文艺表演比赛也几乎都是第一名,全校闻名,说出去都能感到由衷的自豪。
老班给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别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想办法。这句话也是我们的班训,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清楚。她总是让我们快一些,做题要快,吃饭要快。教我们考试技巧,答题思路。把会做立刻仔细做完,不会的立马跳过,等最后再去思考,这方法到现在依然适用,而吃饭比较快是因为慢了一会就会多排队很长时间,而且作业比较多,所以我们总是跑着去打饭,然后又快速吃完,回去刷题复习,这习惯导致我现在依然吃饭比较迅速。
我感觉最大的麻烦就是英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数学,我跟英语好像是有仇一样,完全学不进去,今天记的单词,明天就忘的七七八八,一次考试都没有及格过,我也报过一次英语补习班,花了大几百块,说实话,的确提升了不少,老师会把一些答题技巧交给你,因为大部分是选择题所以找到关键词就很重要,但还是没完全学进去,后来教育局开始抓老师补课了,我也没有继续补习,也没有多余的钱去校外补习机构学习。而数学就不同了,我能一个晚自习研究一道数学题,直到把它完全理解,甚至能讲给同学听,但他们是否完全听的懂就不知道了。
物理化学也还好不是特别厉害也不差,地历生也将就,成绩算是中等,所以后来上了区里排名第二的高中,而一些更优秀的同学则去了一中。我们班还好,大部分人都上了较好的高中,甚至大学,其它班学生则多是就读职高或者外出打工去了,而有的成绩比较好的女生,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也上不了学,没有办法,教育重来不是公平的。
初二我有了自己的手机,可以打电话给父母,上网,那时一月也就十M的流量,但根本用不完,主要是聊聊QQ,看看小说,毕竟学习压力太大了,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只有回家才能放松一些,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姐姐回家就喜欢睡觉,叫她起床吃早饭都不醒!后来我也变得不怎么爱吃早饭了!回家的汽车一共有两辆,一辆是拥挤的,另一辆也是拥挤的。大多数时候学校门口就一辆,根本挤不进去,偶尔赶上车也是前脚贴后脚,连落脚的地方都困难,所以最好坐在司机那一排,能稍微舒服一点。你能想象一辆准载19人的客车,装载五六十人的样子吗,最后连车门都关不拢,售票员只能拉着车把手,直到有人下车才行。司机会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不浪费一丁点地方,大声的喊叫着,指挥着,往里面再挤挤,还能再上几人,直到真的装不下了才遗憾的离开,毕竟一个人五六块钱。但神奇的是客车几乎没发生过交通事故,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中,这才是真正的老司机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