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柴荣再次亲征南唐,赵匡胤又立新战功



    李重进听说刘仁瞻大义斩子的事情后,唏嘘不已:“刘仁瞻啊刘仁瞻,到底李璟到底给了你啥好处,让你这样为他卖命?你要是为我后周所用,那该有多好啊。”

    “早就听说刘仁瞻治军有方、军令如山,如今他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肯徇私。只是,如此一来,城内的守军必将更加团结一心,死死守城。再加上城外紫金山的援兵,这寿州是更不好拿下啊!”

    “是啊,大帅,不如我们向朝廷上奏,班师回朝吧。”

    见将士们思家心切、士气低落,李重进也清楚,这样下去,自己是拿不下寿州的。于是,他向柴荣写信,禀明状况,并请求返回汴梁。

    汴梁这边,收到李重进的信后,柴荣召众臣前来商议。

    “陛下,我后周南征大军围攻寿州一年多,仍然没有攻下,不如撤军吧。”

    “是啊,陛下,此次南唐派出的援军仍然很强悍啊,再加上城中的刘仁瞻死守,真的是拿不下啊,还是撤军,让李将军他们回来吧。”

    众人都建议停止军事行动,柴荣也犹豫不决了。他决定,征求一下李谷的意见。

    此时的李谷,正卧病在床,不能出门。

    于是,柴荣便安排宰相范质、王溥,前去李谷家里商量。

    “寿州城被围困已久,危在旦夕,随时会陷落,如果陛下能够亲征的话,将士们必然拼死搏斗,先破援军,再给寿州这座孤城最后一击,肯定能一举拿下。”李谷说道。

    范质和王溥将李谷的话一字不漏转述后,柴荣非常高兴,立即下诏,再次御驾亲征。

    957年2月17日,柴荣从汴梁出发,他仍命王朴留守京城,兼管开封府;命三司使张美担任大内都巡检,侍卫都虞候韩通担任京城内外都巡检。

    柴荣又授右骁卫大将军王环为水军统领,带领十几艘战舰,作为先锋,沿着刚修好的运河,自闵河乘风破浪,直入淮河。

    柴荣自己,则是坐着巨大的战舰,带领一百多艘战舰,紧跟其后、旗帜飘扬。

    读到这里,各位友友是不是有些奇怪,咦,后周啥时候也有水军了?

    原来啊,之前后周和南唐在水上作战的时候屡屡受挫,柴荣对此一直怀恨在心。尤其是南唐的船舰,让他很是头痛。

    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寿州返回后,柴荣就在汴梁城郊设立造船厂,建造了好几百艘战舰,停靠在汴河之上。柴荣又高薪聘请投降的南唐水手,教将士们练习如何在水上作战。

    几个月后,后周舰队建立,士兵们训练有素,后周水军纵横出没,战斗力可跟南唐水军匹敌。

    这次出击,一开始就给了南唐人心理上致命的一击,“乖乖噻个老天爷啊,后周的先锋大将王环率军杀过来了,他们不是骑马来的,更不是走路来的,而是开着战舰,从水上漂着过来的!”

    很快,柴荣渡过淮河,抵达寿州城下。

    此次南下,柴荣要攻击的第一个目标,便是紫金山。要想使寿州变成一座孤城,就必须拿下紫金山。选谁为主帅呢?

    你猜的没错,自然是我们的小机灵鬼赵匡胤啦。

    其实,回到汴梁后,尽管赵匡胤升了职,可是他老爸却在返回的路上挂掉了。所以,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赵匡胤,一直都在家里为父服丧,终日忏悔自己当初夜拒老父亲的不孝行为。

    古时候父母亡,儿子要守孝三年。但是战事紧急,赵匡胤又一次心怀“国之大者”,他跟随柴荣一起御驾亲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