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同行



“杀!”

魏延很是勇猛,待面对往后逃去的最后一人,其竟也直追而去,距离尚有数丈,手中出长刀一掷,稳稳插入敌卒后背。

这等凶悍之劲,旁人难以阻挡,于刘营之内,恐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能做搏杀。毫不夸张地讲,若非魏延一人阻挡数敌,这伙寻觅来的曹军,绝不会这般覆灭。

随着最后一名曹军兵士被杀死,山地上,存留的几人,终于能松一口气。

而方才魏延共十名同行者,今也只剩下两人存活。

魏延从马上,一跃而下,先是为地上护卫他的伙伴,合上了眼,随之看向王伦等人,抱拳道:“方才多谢足下三人相助,若无足下等人,吾恐难逃脱,请受吾一拜!”

三人中,单从下马后的站姿,还有气质来看,其第一眼就观出,这俊美青年,当是为首之人。而且,方才三人之射箭,另有马上刀法,可不会是过路的普通人,有几分军中悍卒之模样。

魏延此言,显然有些夸张。凭借其人身手,若王伦等人不出面相助,也可突围离开。

看出此人勇武,又得闻起名,王伦面上平淡,但内心多有欣赏,不亏是从底层崛起,为刘备重用的蜀中大将!

但于今日,魏延还是一个亡命天涯者而已!

在见魏延抱拳行礼后,王伦心中有了定计,且是回礼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是吾等男儿该行之事!且先将这几位壮士安葬罢!”

王伦之提醒下,魏延才想起此间关键,可如何处理这数人尸首,他却是犯了难。

待至天明,曹军大部一旦寻来,便是将之埋葬,许也会挖出,遭受侮辱。

看出魏延的为难,王伦沉吟道:“吾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方才吾观足下之友,皆为胸怀宽阔之义士,又岂会在意身后事?不如将之原地火化,将来再度归来,重立墓穴,而做祭奠!”

中国之地,实自春秋战国,少部分地区也有火葬一说。但于汉时,丧葬之礼,即为“凶礼”,“送殡”乃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送棺木下葬,而为土葬,地位不同,规模亦不同。

两百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僧人以火葬为最高葬礼规格,故于民间,也开始出现一些火葬之事。而过去几十年,地方之瘟疫大爆发,官府亦多火烧尸身。

闻王伦所言,但见其中于生死之理解,魏延之感官再有变化,他默然良久,颔首道:“足下所言极是!”

五人合力,将八人尸体放在茅草屋一旁,尚未引燃的麦草堆处,一把火后,燃燃火焰而起,魏延且是转过了身子想,心情显得很是低沉。

看到魏延有些落魄的身影,王伦渐渐走近,于这个将来的蜀汉大将,他实际也有不少好奇。

《三国志》中只是记载到: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里面并没有说明魏延之过去,还有起本人是如何加入刘备军中。而今来看,似乎充满了巧合,包括正在延续的大汉历史,何尝不是充满了必然与偶然。

他问询道:“魏君既于曹军结怨,断不能久留,吾观魏君忠义,可有避祸方向?”

魏延闻声,转过身子,王伦三人的身份,他虽有些疑惑,但到底救了性命。尤其是王伦,不仅勇武,从言谈举止来看,有着高门大户之风骚,于他交谈,却无倨傲,这种郑重对待,且多尊敬之态,让性格孤傲的魏延,好感大增。

而且,王伦没有问询他们所为,其中关心非是作伪,此间舍身出手,不惧占领荆州之曹军报复,独有几分狭义之辈的豪壮,亦是让之服气!

“不瞒足下,前番吾等过路北面中卢一带,但见停驻曹军同乡村恶霸,抢夺他人财物,遂愤而出手,后便引来这群狼……襄阳、宜城一带,已难立足,吾得闻左将军今退守江夏,又大败曹军,吾打算携众前去投效,谁晓得,今夜又遇到此事……”

魏延嫉恶如仇,一向都是别人拿真心对他,他以真心换之,便也坦然作言。

旁边的长脸同伴见此,也是唉声叹气。

王伦见此,从胸口处,拿出了一块木牌,这是刘营军将表明身份之用,他递到魏延手中,道:“吾同魏君一见如故,也不相瞒。吾名王伦,这是吾之两名部从,一曰王单,一名钱真,吾等实属左将军帐下,与曹贼所为,分外不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