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次下场(完)



第十三洞,距离461码的五杆洞。

球道向左弯曲,左侧伴随着水障碍,在果岭前处有一个很大的胳膊肘弯儿。

球道中间遍布沙坑,但第一杆的落球点刚好在第一组和第二组沙坑中间,基本不用担心。

第一杆,一号木,效果可以接受,球飞出150码,落在球道右侧的长草区,这可能是心理作用导致,为了避开球道偏左的第二组沙坑。

长草区对击球的影响较小,比森使用球道木,打出120码的距离。

第三杆虽然落球点的球道变窄,左侧是水,右侧是沙坑。但可以选择宁右勿左,就算球进入沙坑,也可以补救。

比森的球道木还是很稳定的,不难达到目的,且效果很好。球并没有进坑,而是停在了沙坑边缘的长草区。

此时小球距旗杆还有60码,考虑到需要过水,且旗杆离水较近,宁大勿小,他选择了一根P杆——介于挖起杆和带号数铁杆之间的球杆。

为了不掉入水中,比森完全挥杆。

球打的很甜,飞出70码的距离,滚到果岭后面的沙坑边缘。

运气不错,这已经是这一洞的第二个沙坑边了。

第五杆,距离15码的切杆,比森发挥稳定,小球停在距洞口3码的位置,推杆推进。

五上一推,+1。

总成绩+8。

...

第十四洞,距离479码的五杆洞。

球道很直,只在快到果岭的位置稍稍向左有些弯曲,但对击球几乎没有影响。

虽然球道较窄,但两侧的长草区很宽,且两侧没有水障碍。沙坑也不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五杆洞。比森正常发挥,值得描述的点不多。

第一杆,一号木,140码,落上球道。

第二杆,球道木,130码,落在右侧长草区。

第三杆,球道木,120码,依旧落在右侧长草区。

第四杆,八号铁,90码,上果岭,距旗杆5码左右。

第五杆,线路很直,掌握到力道一杆推进。

四上一推,保par。

总成绩+8。

...

第十五洞,距离146码的三杆洞,算是三杆洞中较远的。

由于果岭较大,且周围并没有水障碍,只在果岭左侧的位置有一个沙坑群。

比森选择了一号木直接攻果岭,效果不错,小球落在距旗杆大概十码不到的位置,两推进洞。

一上两推,继续保par。

总成绩依旧还是+8。

...

第十六洞,距离316码的四杆洞。

距离不长,难点在于开球台和球道之间有一片很宽的水障碍和一个沙坑群。过水需要100码的carry距离,而过沙坑需要140码的carry距离。

以比森一号木的距离,过水不难,但球99%要进沙坑。

这没办法,该进就得进,总不能为了避坑选择下水吧?

水面虽然正常发挥就能过得去,但其带来的视觉压力还是影响到了比森,也可能是这具只有7岁的身体在长时间击球后有些体力不支,

这一杆下水了。

许教练告诉比森可以重打,业余选手打球一般每场都有两次重打机会,专业术语为mulligan,国人一般说“猫一杆儿”,就是重打一杆的意思。

“猫一杆儿”严格来说并不符合高尔夫规则,但业余球手在朋友之间打球时,

一般都有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当然这主要以球友之间商议而定,不能重打或者重打三四杆都是可以的。一般默认两杆。

但比森拒绝了许教授的好意,他这次就是想看看以自己多年的高尔夫经验加上目前七岁的身体条件,能大概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既然不选择重打,就只能罚杆了。一般来说,在开球出界(高尔夫术语称为OB)时,球手可以选择在开球台重新开球,并罚一杆;或在OB的位置抛球作为继续击球的位置,并罚两杆。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在这种需要跨过水障碍的情况。注意是跨过,即水障碍完全横在开球台和球道之间,没有其它路线可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球手不能选择在球道一侧抛球,只能选择原地重打。

如果是水障碍在球道一侧并开球下水时,是可以选择在OB处抛球的。

回到比森此时面对的情况,他只能重新开球。

只要正常打,就肯定能过去。不要有压力,这场打的差点也没什么,以后进步空间还大呢。比森一边来回走动放松身体,一边给自己洗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