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路远确难测,终有知音陪

建安浮华

北方的七八月份,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不同于南方的湿热,东北的夏天干热干热的,每年皆是如此。只有下雨的时候能让人感到片刻的凉爽。我爱淋雨,也爱苏东坡的那句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一人独行,能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解脱与释放,把我从世俗的喧嚣当中抽离片刻。这样的习惯保持了十余年,每年皆如此。但是我不会想到,在今年,会因为在一个寻常的夜晚,从一阵不过寻常的乌云落下的一场寻常的夏雨,会给我的整章青春改写上浓重的一笔。

正是午后,万里无云,街道上吹过夏天的风,铺陈了在路旁打盹野猫的慵懒,飘扬着夏天的寸寸诗意,轻抚着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间旅客。我背着一个黑色的帆布书包,身上穿着一件球衣再随意搭配着一条短裤,匆匆走在街上。耳朵上戴着耳机,播放着共和时代的《someday》一边轻声哼唱着,轻松的神色与快速移动的双腿似乎并不是很相称。我也并非是为了赶时间,仅仅是想快点进到室内,免得在外面受着日晒之苦。

我的高中所坐落的这片街区紧挨着整座城市的热闹地段,两块地中间隔着一条六车道的大马路,马路那头是人间烟火车水马龙,各种购物广场美食街都汇聚在那一片路口,白天黑夜总有无数青年男女穿梭灯红酒绿,尽显这座东北二线省会城市的全部繁华。

而马路这头相比之下要安静的多,一片老居民区中间是几条双车道的马路纵横交错成一张网,织成了这片街区的全部交通线,生人冷不丁走进来很容易迷路。路两边是一排排不算高的老居民楼,在这里只有一栋楼之说,没有什么小区可言。整片街区弥漫着一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复古气息。倒是街上因学校在此而随时可见的高中生给这里添了一抹青春活力。

我原本不住在这里,但是无奈学校离家太远,就在这边租了间房子住下。一来几乎全校学生基本都选择在这边租一间房子住,节省上下学的时间;二来这儿的闲置老房子确实不少,所以在这干房屋中介绝对有生意。我已经在这边生活了一年,有事没事就在街上散步,对于这迷宫般的道路早就了如指掌。不一会就来到了一间临街的公寓门前,一进门,一阵不属于这个季节的阴凉扑面而来。覆盖全身的凉爽立马驱散了不少刚才阳光下积攒的浮躁。我把书包解下来,从包里掏出矿泉水喝了一口。然后拎着背带,一步步向楼上走去。

我是个文科生,在初中时成绩就算不上拔尖,尽管中考前一遍遍跟别人说着一定要去最好的高中。但是自己的行动力却压根跟不上自己的一腔热血。中考之前的最后一次模拟,我在全市的二类初中统共400人里排了30多。这成绩放眼全局也就刚刚摸到一类高中的边。受了刺激的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实际做点什么,也就凭着一股子拼劲和还算灵光的脑子在最后一个月提了40多分,最后还真就一举杀进了全春城最牛逼的高中--春城一中,圆了自己的梦。

自打穿上一中的校服到现在,身边的老师最常干的就是告诫我们在一中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中作为一个高考的平台是多么优秀。尽管东北的教育水平比起中原和沿海差着不止一个档次。春城一中依然在每年全国的高中排名稳居前10。换句话说,能来到这的学生,尤其是最前面的尖子,

都是全省最拔尖的一批人:他们要么敢玩命学,要么天生智商不凡。其余的大多数人也都是从九年义务教育中脱颖而出的精英。一中每年高考的门面,也都是这些人撑着。

对,是“这些人”,与我还没半毛钱关系。尽管当初来到这的时候我也怀着一腔热血,发誓要在这留下点足迹,但是转眼一年过去了,自己当初的话早就成了泡影。本来我的理科基础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分班之前学物理化学的时候我就差把眼珠子抠出来按卷子上了,那知识也是一点不进大脑。仅仅是一直以来还算不错的语文算是最后一条遮羞布,剩下的学科成绩跟初中比直线下滑。在我软磨硬泡下,老爹最终也不得不答应我学文科的请求,而我自然也不够实验班的标准,最终分到了学校里的文科普通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