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咏春·陈识-第2/3页



直到今日,在这么个莫名其妙的地方,一个从没想过的时间,居然能让陈识遇上一名给他带来极大压迫感的对手,而且陈识分明从对方眼中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战意。

这等对手,何不一战?!

所以即使身后的赵国卉百般拉扯,似乎有很多话要对他说,陈识依然稳稳地拍了拍她的手臂安抚,随后一步踏上前,整个人的气势随之一变。

“咏春,陈识,见教了。”

同样的,文搏郑重行礼,这次却不似之前那般戏谑,反而解释道:“我的功夫融摔跤、擒拿、唐手、泰拳多家之长,并没有准确师承,我以自己最为擅长的擒拿功夫如巨蟒缠绕命名为蟒形拳,说是拳法,更是一套完整的武学体系。”

听完文搏的解释,陈识愈发慎重,原本咏春架子不经意间微微下沉,双脚膝盖向内的步法更是在长袍下随之变化为一前一后略带弧度的弓步。

一看陈识的姿态变化,文搏就知道遇见真高手了。

没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各种武学的见识,绝不会听见对方的武功来历就能做出相应改变。

先说陈识为何架势下沉,正是为了防备摔跤功夫稳固住下盘,同样不使用常见的二字钳羊马,也是知道文搏既然擅长泰拳摔跤,必须用灵活多变的桩功应对。

所谓窥斑见豹,文搏同样察觉到陈识名不虚传,不愧是自幼习武,青年又在海上讨生活经历多番厮杀的老练武者,光是应对变化就能看出功底。

两人交代了功夫底细,既是彼此间的尊重,也是武痴间的傲气——我把自家功夫的名头爆出来,双方就知道了大致的风格,更能针对性的攻击对方弱点隐藏自己弱项。

两人以场地中心为圆心,绕着走过两圈,都不出手,额头却渗出滴滴汗水,在这个颇有些凉意的傍晚居然显出几分燥热。

一根摇摇欲坠的瓦片或许是因为文搏之前从那上头踩过,在这个时候突然滑落,打在地上发出脆响。

如同开场的哨声,伴随着一声低吼,文搏在第一时间果断出击,出手如电拳似流星,从腰间发力直上直下,狠狠锤出。

陈识却早有准备,在文搏出手刹那同样身形一动,双手一前一后如同两道闸门往中间一关,前臂砸在文搏手肘,后手接住文搏拳头,这番功夫尽显咏春拳中“控桥”之奥义。

谁料这一拳刚接下陈识暗道不妙,那张月亮脸一时间神色变化,同时身子如风拂柳,脚下不再生根反而接连后退卸力。

无他,陈识刚一接拳就知道自己低估了对方力道,本来能够用双手形成杠杆压迫对手拳路发力不畅甚至被擒拿的手段压根使不出,反而文搏一拳过来好似冲锤,逼迫得陈识不得不后退卸去冲劲。

两三步后陈识眼见文搏力竭,后手一转拧住对方腕子,前手下压正要以小擒功夫对付文搏。

文搏本就是精通柔术,怎么可能轻易让陈识得逞?可他也不急着和陈识陷入缠斗,只是另一只手半途发力,斜斜摆拳出击,这招落在江湖门派眼中就叫做——双峰贯耳。

这可不是现代老年人慢悠悠的太极拳中双峰贯耳,而是长久在各路拳种中都有涉猎的经典招式,向来实战之时也不会真的两手齐出打人,真要用时反而多以出其不意近身短打之际出摆拳直击对手耳根。

不论你何等高手,耳根附近都是迷走神经极为敏感之处,一旦被人击中轻则头晕目眩,重则休克昏迷。

陈识眼见这一拳击出,哪敢硬挡?若是寻常武夫敢这样对他出手,陈识直接使个擒拿功夫就让对方饮恨。

奈何文搏力气大得惊人,陈识两只手形成杠杆和他角力竟然一时间分不出胜负,而文搏另一只手趁机出拳,陈识可是领教了文搏的力量,知道如果不挡不躲挨着一下肯定当场倒地。

心中憋屈,陈识暗道一力降十会真是至理名言,只是以往他年轻时仗着膂力惊人让别人吃亏,临到自己年纪渐长,终于还回来了。

陈识心中如何感慨不续细说,当下他面临的局面已经是分外险恶。

因为这时候陈识要是放开文搏回手阻挡,不用说文搏就会一拳快似一拳让对手陷入他的节奏,接着肘膝拳脚接连猛轰,正是泰拳之凶悍轻剽。

好个陈识,明明是进退两难的局面,硬是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绝处逢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