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满月当日-第2/3页
按照庆城的风俗,不管是红白事还是满月酒,在吃的方面都分两个大步骤,吃面和坐席。
所谓吃面,也被称之为喝汤,其实就是吃饸络面。
这是一种西北特殊的面种,做法是将揉成团的面放进一个叫“床子”的工具,床子下面有孔,利用压力将面压出来,就变成棒状的面,有点像拉面,但是笔拉面均匀很多。
床子的规模有大有小,家里的床子一般每次只能压两三碗面,但酒席上用的床子非常恐怖,一次性可以压出十几碗面。
人们会架一个直径接近两米的大锅,锅里烧满滚烫的开水,然后在锅上架一个巨大的床子,旁边几个妇女接连不断的揉面,床子旁几个孔武有力的大汉使出吃奶的劲不断压。
面在锅里滚几滚,就会被一碗碗捞出来,旁边有专门负责端面的孩子们,排着队伍等着端走。
就像流水线一般。
当然,只是面不叫饸络面。
饸络面最精华的还是红油汤。
在面锅的旁边,同样会支一个大锅,里面是慢慢一锅辣红色滚烫的汤。
有钱人家会在汤里放点肉进去,没钱的人就只有豆腐,萝卜丁,黄花菜等等。
不管是有肉没肉,汤里都会放很多用猪肉烫的辣椒面,称之为熟油辣子,使汤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每个参加酒席的宾客来后,都要喝汤吃面,吃完后再去坐席,完成一个吃席的流程。
因为满月酒属于半天事,也就是说,真正过事的时间就只有几个小时,所以参加酒席的宾客多半都是中午吃饭前后才来,来的太早也没地方去。
现在刚过早上九点,除了代劳的人各自忙碌着,宾客基本都还没过来。
要进入苜蓿地,就要从南边的路口过来,在进苜蓿地的位置,李冠平和米小青面前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两个碟子,一个碟子里面摆着散装的香烟,一个碟子里放着糖果。
男宾客不管抽不抽烟,都会发一根烟,若是抽烟就顺势点燃,若是不抽烟就会顺手夹在耳朵上。
女人和孩子都拿两三个糖果,一般不会多抓,但遇见一些不懂事的小朋友,也不会特别在意,毕竟都是图个热闹和喜庆。
这张迎宾桌旁还有另外一张桌子,桌旁坐着一位村小学的男老师,桌上有本用红纸裁做的记录簿,客人们带的东西或者上的礼金都会一项项记录清楚。
这个簿子也是一本讨债本,现在收到的人情往来,将来都要一个个还回去,要是没记清楚,到时候没给人家回礼,那就会被背后戳着嵴梁骨骂。
同样的道理,若是这次谁家没来,基本也就会和他们家断绝了关系。
你不给我们家面子,我们家也就懒得理睬你。
这个年代的老师们不说学时如何,但个个字都写得很不错,被请来的这个老师也是族里一个堂哥,毛笔字写得非常熘。
其实王天孝的毛笔字也写得不错,只是今天他孩子过满月,他当然没有空坐这里登记客人往来。
在记录桌边上,是一个用红布盖起来的门板,上面用来放置收到的各种礼物,一般都是被面,床单,枕头,小孩子衣服,鞋子帽子等等。
其中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布。
这个年代人们不管是做鞋子和衣服,都需要很多布,因此人们送礼往往也都是送布的很多。
王天孝让妻子和孩子想在小帐篷里暖和着,他和王大宝将每个环节都仔细看了一遍,即使有些流程不太懂,却还是做了必要的了解。
十点多时,雪小了一些,来参加酒席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第一波的人已经吃完饭,进入了流水席的帐篷。
按照流程,第一波的客人最为重要,所以在开席之前,有些仪式要当着大家面走完。
除去一些小的规矩,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抓阄和挂锁。
抓阄是准备一些东西让孩子去抓,看看孩子将来长大发展如何。
王鹏不负所望,一把抓住把钗子不放手,围观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说这家伙将来长大后肯定是个情种。
李雅丽抱着孩子,也笑得如花儿一样好看。
来参加酒席的的人也都穿着比较好的衣服,但却大多土里土气,尤其是冬日里,基本都是厚厚的棉袄上套着套衫,一个个臃肿的要命。
李雅丽却因为衣服比较暖和,所以穿得很轻便,加上她本来就皮肤很好,又很久没怎么出去见过太阳,显得就更白皙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