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盗树-第2/2页



只是这种心思没用到正途上。

从几人身边的木头来看,至少伐了有百八十棵树。

这个时候的树木还比较值钱,如果是松柏杉木这类的木头,一方木头就是四五百元,那些木头应该值大几千元。要是零卖的话,应该可以卖一万多元。

早些年代因为钢铁冶炼技术和产能限制,很多家具都全部是木制,又因为水泥工业也同样没有发展,造房子的椽和大梁也都是木制。

所以木头市场需求很大,价格也相对当时的生活水平偏高很多。

例如王天孝上辈子分家后院外种了一圈楸树,这种木材算不上很好的木材,涨了几年后,大概有十公分左右的直径,一棵就能卖三百元。

只是当时他以为木材还要继续涨价,奇货可居,可随着工业化步伐不断推进,木材的价格非但没有继续上涨,反而不断跌落。

以至于后来翻修院子时,只要人家愿意来挖树,免费让拉走了。

山里的树值钱,有一部分人是知道的,但真正打树歪主意的人不多。

主要是不方便运送。

即使是直径十公分的树,裁成两三米长一根也很重,不是一个普通人能轻易扛起来的。

即使能扛得动,又怎么扛回家里呢,路上若是碰到人发现了,这偷盗之名可就坐实,成为永远脱不下的帽子。

这个年代的人还停留在一种古早的教育模式中,普遍将尊严和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哪怕是受穷,自尊心也不能输。

偷盗本身就不对,因此又要丢脸,他们多半无法接受。

王天孝正在思考中,那边盗窃者已经抬起一根树滚下悬崖,第二个也已经抬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