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郡



张木阳站在码头上看着浔阳郡高大的城墙,心中震惊,从小就没出过远门的自己,只是在镇上的码头上听着别人说外面的风景,等到自己到了,亲眼见到了,才知道是何等的震撼。

高大的城墙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青砖像是城墙的鳞甲。城墙上则是一行巡逻的士兵正在城墙上走着。而城门上方挂着三个大字。

“浔阳郡”

城墙脚下的来来往往的人更显得城墙的高大。码头连接着一条宽大的官道。

张木阳此时和城门的距离便是这条长近三百米的官道。

“统统都让开,别挡道!”

一个身着劲装的大概四十多岁的男人,正在大声的呵斥着。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女子,其后还跟着一个侍从服装的小丫头。

只见那中间的女子步履轻缓,云鬓随步摇,一方白色面纱盖住了脸上的容颜,只剩下一双高冷的眼神流露在外,雪白的脖颈如同天鹅一般悠然。体态丰腴。身着素雅的白色长裙,身上披着一件精织填绒的披风。

原来和自己坐的还是同一张艘船。

张木阳看着,这应该是船舱二楼的人,这般打扮,应当身份不俗。

人群骂骂咧咧的让开,虽有不服,但在那男子冷漠锐利的眼神看过来之时,又像是霜打的茄子,低下头去。

路边早已有一张停留的马车,在人群稍微让出一条道路时。主仆三人便登车而出。

人一离开,周围的人群便是继续走着,不乏那些心中不服的人。

“就是啊,牛什么牛,你看他那嚣张的气焰,张兄,刚才若不是你拉着我,我定要上前去教训他一番。”

人群中传来了声音较大的一句话。一个灰色衣服的中年男子向着同行的人说道。

好事之人也是纷纷竖起了耳朵,以为有什么好戏可以看。

与灰衣男子同行之人却是知道自己朋友是个什么脾性。不外乎能逞几句口舌之利。心中想着,这不是放屁吗,明明刚才是灰衣男自己在骂了几句后,被那男人的眼光吓到了,呆若木鸡,现在正在骂回来。但大家都是人精老油条,见周遭人还多。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诸如,算了算了,别与小人见识,给个面子啥的。

升起耳朵准备听点猛料的人也是散开了。还以为是准备摇人找回场子。没想到是个笑话。

张木阳看着这等情景。

确实是有点霸道不讲道理。但是人家有实力。

摇了摇头,张木阳便随着人流向着城墙走去。身旁的人流中也是传来,感叹浔阳郡宏伟,吃惊的话题。

到了城墙下,张木阳抬起头看着这巨大的城门,门口处有值守的士兵。

询问清楚在门前登记的官职人员,在三天内的话需要缴纳两枚铜元,三天以上则需要缴纳十枚铜元,登记造册发放一张表明身份的刻着名字,籍贯的木牌。木板乃官家督造。背面还刻着浔阳郡三个字和这张木牌的编号。

而逗留三天以下的人则是在缴费完后发放一张写着期限的纸张,盖上红章。以作为证。

张木阳则是缴纳了十枚铜元,领了自己的木牌。刚才递给自己木牌的职员说了,在这浔阳郡城内需好好的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明。要是被巡查的人发现没有纸张和身份证明,则会被扭送到狱刑门,查明是否有登记,有的话,缴纳二十铜元补办身份证明,要是再犯的话,继续翻倍。

要是查明没有身份证明的人则直接扣留关押,

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不正当的行为,等着吃板子吧。

至于浔阳郡城内的本地人则只需报上门牌号即可。

......

进入城墙内的张木阳更是吃惊的无以言语。

一排排整齐的树木立在街道的两边,街道整洁,石板路上干净无杂物,房屋鳞次栉比,商户如云。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比肩接踵。商铺白色的幡子在这冬日的早晨里,挂在杆子上有点安静,但是幡子的下方便是吃食的热气。

大白包子铺,揭开蒸屉的满头和包子在雾气弥漫中极其诱人。隔壁摊便是面条摊,刚捞起的面条放在碗里面,老板浇上一勺熬得浓白的汤头,撒上切了段的韭菜,舀上一小勺辣香的红油,再送到食客的面前。

晶莹剔透的馄饨,飘香四溢的面片汤,现炸再烤的锅盔脆响滋滋。咬一口就会拉丝的红糖糍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