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伙伴-第2/3页
只能走相亲的路子。
一开始想着找个端铁饭碗的,凡是她能看上的,女方没有一个能看中他!很现实的结果,这也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后来有人给介绍了吕莹,大高个、漂亮!能说会道,十七八岁时就能够自己出摊卖童装和一些针头线脑的东西。吕莹眼光也挺高的,拖到了二十二三成了大姑娘。
两个大龄青年一见面,双方都有能够让对方中意的方面,于是就成了。
在吕莹看来,宋世明讽刺她“眼里只有钱”就是在骨子里看不起她!
其实,吕莹好歹也是高中毕业。
其实,宋埠镇的人普遍的文化水平比较高。
宋埠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有初中也有高中;刚刚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宋埠中学是“市二中”,后来变成了“县一中”,再后来就成了宋埠中学,幸运的是高中部因为区位优势得以保留了下来。
让宋埠镇的老百姓“趾高气扬”的不仅仅是因为有宋埠中学,更因为宋埠镇是千年古镇。因为靠近淮河经年码头的缘故,镇上的商贸和手工作坊自明朝时期就非常发达,琳琅满目的各种店铺布满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换句话说,宋埠镇自古以来就比周边乡镇更加富裕,这个镇上的人好像与生俱来脑子里就有一本生意经。
宋小闲的远大理想就是当大老板、挣大钱!
这是宋小闲偷偷告诉宋小燊的。
那天是入冬后的第一个星期六,14岁的宋小闲喊着13岁的宋小燊去街上买毛线手套。
“小闲哥,不用买!我妈店里有手套。”
“你不懂,买手套的关键不是手套,关键在于怎么买!”
虽然镇上的杂货店和衣帽店挺多,因为宋小闲带着宋小燊故意避开了那些熟人的店,实际上他们可以逛的店并不多。
“老板,手套怎么卖?”
“两块五一副!”
“一块钱一副,买两副!卖不卖?”
“滚!”
“好哎,您忙着!”
宋小燊跟在后面一脸臊红,本想告诉小闲哥钱不够他有,但一想到宋小闲是差钱的人吗?况且,自己一开口是不是就会把店家鄙视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想着向小闲哥推辞一下,自己先回去?宋小闲如此厚脸皮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还是看看他能坚持几家吧!
“去、去、去!外边凉快去!”
“滚!”
……
待遇都差不多!唯一一个态度好的还是一个漂亮姑娘,白白的圆脸蛋、留着干练的短发,正在用软软的白面馒头沾着红艳艳的辣椒酱啃着呢,也不知道吃得是早餐还是午餐?习惯了米饭的人,好像馒头也挺稀罕。
“姐,馒头好吃吗?”
宋小闲愣愣地看着那姑娘,漂亮姐姐终于被宋小闲地执着感动地直翻白眼。
这次让宋小燊难堪的历练终于结束了!虽然手套没买成,但是分到了半个馒头;宋小燊暗暗发誓,再也不和宋小闲一起出去了!最起码,下次得把许真喊着。
人多不一定脸皮够厚,关键是一个奇葩加上另一个奇葩就会让人见怪不怪了。
许真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也许他曾经有过理想,只是宋小燊还没有来得及问就被上吊自杀的范姨带走了。
有人说“有些人的宿命是早就注定的”,这是个唯心的伪命题!但是,有因就有果,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早在宋小燊5岁那年,范姨站在墙角神经质般地不断重复着“可不能打女人啊”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展现了她的命运。就像宋小燊的童年很充实一样,邻居许成山许大爷每一天的生活也很充实!种地、打鱼、喝酒、打老婆。许成山很壮,真的雄壮地像一座山一样,他下地干活很有把子力气;当然,打婆娘也很有力气!
范姨走了以后,许大爷喝酒喝得更凶了!许真把对父亲的恨融进了对自己的放纵之中;因为一个有恨一个愧疚,父子两个谁也不理谁,等到了许真的姐姐出嫁以后,父子变成了对面不语的“陌生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脑获得了超能力的原因,虽然不喜欢主动去接受亡灵的意识,对于普通的凡人,宋小燊也失去了接触的兴趣。只有像许真、宋小闲这些具备特质的人,宋小燊才愿意理会;至于吕飞,那就是甩不掉的跟屁虫。
许真也喜欢宋小燊这个小邻居,一个不用他刻意隐藏情感的小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