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爷爷牛茂云-第2/3页



半小时后,服务员提着红食盒来送菜。

许健看了一眼,便说日后可以让这家餐厅远远回避了。原因是“老爆三”加入的蒜是“拍”蒜而不是手工刀“切”蒜。听柴大厨讲,蒜中含有大量的大蒜素,是挥发性调料去腥臊,用刀拍蒜会将蒜中的大蒜素封呛在里面,从而降低去腥臊的效果,菜品中会留存腥臊气。

其实,书画与炒菜的道理一样,尽在微妙的毫厘之中。

喝着酒,牛志强问:

“老许,你好动不好静的,怎么会上美院呢?”

“我老妈总说,长大了上美院、长大了上美院,于是我就考上了美院。”

牛志强哈哈大笑:“那以后等我有了孩子,我也天天说:老大上清华、老二上北大。要真灵验了,一个上清华一个上北大,我做梦都会笑出声。”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这你知道;小时候老二犯错,我挨打,说我没有教育好弟弟;老二老三打架,也是我挨打,说我没有看好弟弟们;反正三个孩子每次犯错挨打的都是我。我适应能力强,为了讨父母的欢心。就是把我丢在北冰洋我也冻不死,把我扔在赤道什么几内亚,我也能活下来。俗话说适者生存,说的就是我。”

“其实,我也明白:老妈小时候喜欢画画,说我姥爷不教她画;现在想想,也许是老妈误会了。你想,我姥爷是开药铺的,里外就姥姥姥爷两个人,忙里忙外的,哪还有什么时间照顾小孩子。而小孩子们总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位,任何时候都必须得立马响应,父母稍有迟疑便认为是怠慢了自己,委屈的了不得。其实,应该是误解。”

“我看过我姥爷的画,画的是中草药标本,很一般很一般,也就是胆大敢画级别罢了。”

“老牛,你呢?”

我之所以爱上书画,完全是个人爱好;嗯不,也不能说完全是爱好,多少与我的祖父有些关系。我爷爷名叫牛茂云,字老茂,据说七岁那年被送到省城里最大的书画店悦宝斋当学徒,签的是生死文书。三年学徒三年效力三年帮柜,学徒效力期间六年不准回家,管吃管住没有工资,东家可打可罚甚至打死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三年帮柜每月二块大洋。

旧时书画店里的学徒要学很多东西,而且都要求很“专业”。

小学徒的生活异常辛苦,生火做饭打水洗衣跑腿送信之外,同时还必须秉烛学习,每天要六小时学画、六小时学字;所学的教材一本是彩色石印的《芥子园画谱》,一本是日本的《景年画谱》,一本是清光绪版的《古今名人画谱》和一些碑拓字帖。

学画习字、学说行话店规、学珠宝玉器古玩货物的真假辨别,这些都是专门的手艺,学起来并不容易。特别还要对古玩、金银首饰都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许多学徒期满后,每个人都能练成一笔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如果不站柜台专心书画翰墨,说不定就是一位书画界的大佬。

另外,书画店的职员都是不自由的。上到掌柜、坐柜、站柜,下到普通的小伙计、学徒,都必须住在柜里,既不能随便回家,也不能带着家眷。每三年放一次假,允许回家探视亲人,假期是6个月。回家时,所携带物品都必须经过专人检查后才能放行,这是因为店里有很多值钱的物件,以防偷盗夹带。

老话说得好:书画行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一生的买卖和学习,此话不假;没有不买假也没有不打眼的掌柜的,关键是得总结经验和教训长记性。吃一堑长一智,经验都是经过长期的买卖实践中练出来的。

一晃儿,九年学艺期满。

这天,东家给了爷爷五块大洋,让去街里随便转转,收一二件东西回来,看能不能挣到钱,算是毕业考核。

那时的省城有非常多的古董古书画,也有很多古玩书画店铺。

当转至一家古董店时,见门前的滩上随意堆放着几个铜钱和一些旧玉器旧瓷器之类。旁边的中年人正无精打采地打盹儿。

爷爷居然在这堆破烂中发现了一张宋宫藏花鸟画。之所以说它是宋宫藏,下方盖有宋徽宗“宣和”鉴赏印章;只是因为宋代红色印泥是由水蜜制成的,颜色较浅;不同于如今的素油制造印油鲜艳夺目;加上纸质纯白,不像历经千年的老画。经再三辨认,确定是宋宫藏画之后,心里十分激动;但是又害怕摊主看出来,所以极力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指着那一堆古董说:“老板,你的这摊古玩我全都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