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王燕丽-第2/3页
    
不仅牛志强不信,许健也不相信。
四尺三裁纸中横着一大一小二丛从右向左穿插的兰花,数朵盛开的桔红色花萼,娇美俏丽,吐着淡淡的清香;左边是用张大山特有的斜体字书写: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辛巳秋日,大山。
钤印:大山居士,大山长年大吉又日利。
二张画作,工笔兰花的位置与构图完全一样,显然为同一稿,只是题识和用印位置略有出入。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其文化寓意为: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淡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
而张大山于四君子之中,写兰最少;但观此图足见功力深厚,令人赞叹,珍贵无比,拍案惊绝!
牛志强和许健看了足足有三十分钟,谁也没说话,最后牛志强说:
“以我现在的鉴赏水平:肯定是张大山的原作,百分九十的把握。”
许健又是难抑的大笑:“晚上咱吃饺子,庆隆生的饺子。”
许健给牛志强的父亲打去电话,说是晚上有活儿住在店里。接着递过一张张大山的兰花:志强,这张归你,见面分一半!
别,君子不夺他人所爱。这么贵重的东西,受不起。
许健:什么君子不夺他人所爱?要不是你中午提醒,我还真不想去拿这堆烂纸头子,谁知道还真的有货儿。朋友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拿着!
好好,我收了!先放你这儿,等我用时再来取。牛志强不想收。
庆隆生,位于古文化商城斜对面,百年老店。
大厨柴金梁年近六旬,炒得一手好菜;特别是“黄焖牛肉”,颜色焦黄,咸香适口,瘦而不柴肥而不腻,最绝的是从头吃到尾,肉上的汤汁不会超过一个韮菜叶宽。
按年龄来说柴大厨是父辈,按辈份来讲同是金石家孟非之徒算是牛志强的师哥;老哥哥写得一笔好颜体字,刻得一手好汉印。因此,许健可没少免费的解馋。
晚七点,走进庆隆生时已是高朋满座人满为患,照例安排在传菜桌上用餐。
服务员先上来一盘蒸饺,十分钟后柴大厨端来“黄焖牛肉”和“鱼香鸡丝”;用许健的话说,先上的是解馋的后上管饱的。
酒前言正事。
柴大厨掏出50元递给牛志强,说是朋友搬家让找人画张山水的润笔费。
之后,三人开始推杯换盏。
第二天早上不到八点,一阵急急的砸门声把二人惊醒。
许健的女朋友王燕丽站在门外,许健忙开门;王燕丽身穿紫绒双排翻领大衣,靓丽。进屋发泄般的踢了一脚凌乱的行军床,斥责许健昨晚打了好几个传呼为什么不回。
据许健讲:王燕丽出生时舌头是二瓣儿的,三月后才动手术缝在一起;当然如今已经什么也看不出来了,只是说话时略有些贱舌罢了。什么二瓣儿舌头,蛇、毒蛇。为此,许健父母非说王燕丽是蛇投胎,至今仍坚决不同意两人恋爱。
许健和王燕丽只能是不公开的地下鸳鸯。
原来王燕丽父亲单位民政局下辖的第二殡仪馆近期开业,本来准备找某位大书法家题写馆名的;可人家一听给殡仪馆写牌匾,嫌不吉利,给多少钱也不行。津城市上千万人口,有名的书法家不计其数,又找了几位个个都像商量好似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无论给多少钱没商量就是不写。
这才想起自己女儿的男朋友不是美院毕业的,美院有的是画家书法家;让找几个写字的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说又不是白写是给银子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许健用下巴指了指牛志强:“写字,这有现成的;对了,给多少钱?”
“20元一个字,不少了,一个字顶儿工人一个月工资!”
牛志强分明看到王燕丽讲20一个字时同许健挤了挤眼,权当没有发现;掐指一算“津城市第二殡仪馆”8个字160元,不算多,但起码是够一个半月的房租,成、写了。
反正自己年轻,是无神论者。
既扬了名,还得了利,实惠。
为什么不写,牛志强劝自己。
写什么字体吗?行楷吧!正规的国营单位,条条框框多;太俗,欺世盗名;太雅,曲高和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