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连载《伊想天开》第1章作者!半瓶水!-第3/5页



当然,面皮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也有史料记载,究竟哪种说法最具权威性?不是普通老百姓讨论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汉中面皮经过数十年的大力发展,不断壮大和完善,成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九十年代后期,汉山脚下一个人口众多的村庄,住着大约上千户人家。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以农耕为主,贫富差距不大。自从村里有人外出卖面皮以后,这里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八十年代末出去卖面皮的人,手里有了积蓄,把兄弟姐妹直系亲属带往外地,几年时间大不相同,混得风生水起,比在家务农不知要强多少倍?当时改革开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大量农民进城,个体户猛增。但凡头脑稍微聪明的人开始跃跃欲试,想尽各种办法外出挣钱。面皮是汉中传统小吃,家家户户都会做,不存在‘拜师学艺’传帮教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有多大把握。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卖面皮能挣钱的这股旋风,在陕南大地上掀起了**,人潮汹涌,向四面八方迅速蔓延。当时那个情景颇为壮观,不管在哪辆列车上、汽车上,都能在行李架上看到卖面皮的蒸笼和工具,大约五六层蒸笼,一尺多高,夹杂着陕南当地各种口音,在通往全国各地的列车上,都能看到卖面皮人的影子。说着不同的方言,让人瞠目结舌。

这年刚过元宵佳节,年轻人基本走的差不多了。汉山脚下一户背靠山坡的农户家里,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姓‘贾名海元’,正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村里麻将馆走去。他今天要找两个人,一个叫‘甄子凡’,另一个叫‘吴长喜’,都在一个村子里住,距离也就几百米左右。这三人可以说是农村里的二流子,基本上不干正事、游手好闲、同流合污,一个鼻孔里出气。出力的活不想干,盼着天上掉馅饼直接砸到自己头上。说白了,纯属好吃懒做之人,在那个年代,这种人到处都有。三个年轻人中,长喜从小就是抱养子,已经结婚,有个不到一岁的女儿,子凡和海元,却连个提亲的人都没有。在村里像子凡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早就出去干事业了。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和亲友合伙卖面皮做饮食生意,靠种田的那点微薄收入,只能勉强解决一家人的温饱。

三人当中数长喜年龄要大一点,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宽松。这长喜长得身高体壮,膀大腰圆,就是大脑略显迟钝,反应有些慢,怕干活。一天光想着吃好的喝好的,不想办法挣钱。他老婆叫‘黄秀英’,勤劳能干,在家中任劳任怨,从未见她发过脾气。长喜则不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媳妇也指望不上他干活。长喜平时潇洒惯了,农活再忙也不管不问,只想当个甩手掌柜。这黄秀英再苦再累却毫无怨言,因为从小在山里长大吃苦惯了,倒也觉得无所谓。

子凡高中毕业,高考的时候差了二十多分与大学失之交臂。父母让他复读一年再考,他自己不愿意。农村家庭本来条件就困难,一般人能上个初中就不错了。乡里招聘中学教师的时候,子凡就去报了名,考试合格后,招聘到乡里中学当临时代课老师。同时招聘进来的还有另外两位女生,这两人一边当代课老师,一边抓紧自学,三年后两位女生、通过全方位考试成绩优异,转成正式公办教师,编制户口全部解决。子凡当了近一年的代课老师,一来能力有限,觉得教书太费脑子,有些吃力。二来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整天和娃娃头打交道,吸粉笔灰。还要天天备课,成天都有操不完的心,这也是子凡不想当老师的理由...

三人当中,海元过得最为艰难。父母已经不在了,从小身体单薄,个子也不高,皮肤又黑。在村里谁家的饭熟后便去蹭饭,大家也不嫌弃他,几乎每家的饭都吃遍了,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村里大人小孩都认识海元,知道他是苦命人,吃肉喝酒只要看到海元、就喊他坐在一起。农村人实诚,也没那么多讲究,多一个人只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村里人对海元来说,大有养育之恩,从不难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