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意发集团-第2/3页
因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摆在众人的眼前。
老洪。
唯一活着并且混得风生水起的大顽主。
老洪现在一天的日子过得十分的悠闲,他算是看明白了,自己拼命赚钱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吃吃喝喝玩乐嘛,现在再不潇洒等老了想动都动不了了。
所以,在南县那些娱乐场所、饭店中,时常可以看见老洪的身影,也没有人会不开眼的主动上去找麻烦。
没人认为老洪老了,可以从他手里抢点饭吃。
不论钟鼎的友谊,老洪的凶狠依旧震慑着南县不少人。
......
江都的经济发展很快,这得益于发达的水陆交通,和官方的大力支持。
这个时期江都已经有不少有钱人,虽说并不是人人身价都上亿,但数百乃至千万身价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人在改革红利中,算得上江都第一批真正富起来的人。
人一富有,想法就会变多,特别是这个时期,大部分龙国人的眼中,外国的月亮比龙国的月亮更圆,这也就导致了不少外国的文化被吸收进来。
并且觉得这是一种贵族的文化,是一种潮流,彰显自己的身份和那些苦哈哈不同。
例如举办舞会、慈善晚会等。
而今晚,江都意发集团董事长黄意贺,便举办了这么一场慈善晚会,特意邀请江都不少有钱人,上流社会的人参加此次晚会。
说起江都意发集团的董事长黄意贺,不得不稍微给一点笔墨,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白手起家的男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黄意贺,今年已经有五十往上,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凡是说起江都意发集团的董事长,就算是不熟的人,但凡听过名头的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黄意贺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毕业,在那个年代,是货真价实的文化人,知识分子。
那个年代很多知青下乡,而黄意贺也当然有过几年的知青生涯。
也正是这几年的知青生涯改变了黄意贺。
大学毕业,未下乡之前,黄意贺的理想一直都是进入仕途,为国家做贡献,想将自己脑海中的理想蓝图全部实现。
但在下乡后,黄意贺的思维渐渐的发生了转变。
农村乡下的生活让黄意贺亲眼见证了民间疾苦,一直到某件事的发生,才让黄意贺彻底的明白,自己若是往仕途一途而走的话,自己那些理想蓝图可能几十年都无法实现。
穷,太穷了。
有人穷得勉强混个温饱,不至于被饿死,但是有饿死的人吗?有,黄意贺亲眼所见。
那件事发生后,黄意贺明白,经济不仅仅决定上层建筑,更重要的决定着底层的民生。
钱,就一个钱字覆灭了黄意贺曾经脑海中的理想蓝图。
没有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也正是因为如此,返乡后,黄意贺一门心思放在如何赚钱上。
正儿八经的大学生,见识和眼界自然不是那些没有文化的苦哈哈能比的。
不过,前面几年黄意贺都一无所获,不过因为文化人身份的原因和为人耿直仗义,在里面倒也没吃多少苦头,反而有机会可以从外面拿到书。
在蹲苦窑的日子里,黄意贺看了不少关于经济的书籍。
黄意贺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成功的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只是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小打小闹,一直到80年代第一次改革浪潮的掀起。
黄意贺看见了被誉为“特区”的沿海城市的商机。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不得不说,黄意贺很厉害,他的厉害和南方集团董事长陈广海不同。
黄意贺知识储备很高,他会根据自己的各种分析而研究得出一个答案,然后往一个方向专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理论,还有眼界和胆识。
他和陈广海不同在于,他很清楚一些东西会产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喜欢稳扎稳打中再冒险奋进。
而陈广海,这个在90年代被誉为龙国首富的男人,是一个奇才,他的知识储备含量或许不是很高,但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能够准确抓住商机的毒辣眼力以及破釜沉舟的魄力,是很多人所不能比拟的。
一个要求稳扎稳打中寻找机会,而另一个则是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魄力。
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人最终都迎来了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