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为什么要确认1些东西?



读一篇文章,花了我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得到的结果,依然是早就得出的结论。事情的真相真的那么重要吗?浪费的那些时间真的值得吗?我也曾经为此困惑过,不过我有了自己的答案之后,困惑少了那么一点点。

事情还要从那次中西方教育方式到底谁更加优越的聚会闲聊话题说起。

在大学里,同宿舍聚餐是一件很正常却不平常的事,尤其是硕士和博士。那次聚餐是在研三的上学期,图情(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舍友在导师的指导下协助导师完成的专著版号下来了,心情大好,于是请我们宿舍人一起吃饭。那位物理学专业的舍友因为在外面参加一个会议,来不及赶回来,而图情专业的舍友则是过两天又要去跟着导师作报告,于是这次聚餐只有我和另一位马哲的同学参加。

聚餐是在我们每学期必去的一个叫做许氏烧烤的小馆子里,和前几次一样,二楼雅间。本来是刚开始一起讨论写文章、审刊、哪个期刊关注点是什么,随着两瓶啤酒下肚,图情专业的舍友有些尿急,出门去了趟卫生间,回来的时候,带了另一个数学系的男同学进来了。相互介绍之后,才知道这位新来的同学是一个厉害角色,已经凭自己的成果已经拿到了保送博士的资格,只是他似乎有些心情烦闷,一个劲的喝闷酒。马哲的舍友和图情的舍友也被数学系的同学勾起了一些伤心事,三人各自喝了两瓶啤酒,我这个不喝酒的人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开始问他们为什么都喜欢喝闷酒。

三人一听我说话,开始吐起了苦水。

原来这位数学系的同学在犹豫究竟是保送国内还是国外,他个人意愿更倾向国内,可是他家里和导师已经帮他联系好了国外的一所常年国际综合排名排行前50的学校,并且数学方面那边似乎有一位大佬愿意接收他,过去的话不但学费全免,甚至还有奖学金等一系列支持。图情专业的舍友则是在纠结“父亲和儿子之间是不是一种‘剥削’关系”这种十分古怪却极具深刻意义的问题,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他女友已经有了身孕,两人和双方父母都认为孩子要,婚要结,但是受他女友影响,不得不思考这个奇奇怪怪的问题。至于马哲的这位舍友,则是在纠结毕业后究竟是去离家近的差一点的行政单位去做一辈子的小职员,还是离家远升迁较快,有一定拼搏前景的艰苦地区去奋斗。

三个人说道兴奋处,三张嘴巴同时发声,甚至彼此都开始给对方建议起来。比如图情的舍友告诉数学的舍友一定要去国外,那么好的条件,那么好的机会,那么NBplus的导师,哪里有什么可犹豫的!马哲的舍友则是一本正经的给图情的舍友解释着什么叫做“剥削”,从词源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异化”扩展,词性的外延,只是他并没有急着做判断,而是让图情的舍友自己分析判断。数学的舍友则是一个劲的劝马哲的舍友,告诉他现代数学也好,现代物理学也好,甚至现代的理论研究也好,像我们这种学生没有什么突破的可能,能做的就是缝缝补补的事情,劝马哲的舍友一定要多关心家人,读个博毕业已经快30岁了,人生已过大半,为了些注定没结果的事情忽略家人,太不划算。

三个人说着说着,又将争论的观点放到了学术突破上,图情和马哲的舍友反对数学的同学言论,并且一个从现有的技术、理论发展成果方面反驳,一个从历史规律以及人类认知规律方面开始反驳。

数学的同学则是从自身的研究经历、成果论证、以及一些他同导师以及未来的导师之间的交流说着他对理论世界和科技的悲观态度。双方辩论的时候,各自拿出的证据无一不包含以下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点。在他们面前,我连说话的**都没有,我前后三次用手机点单加菜,并在最后买单。

我扶着三个吃饱喝足,并且有些醉意的家伙回到了各自的宿舍。同他们一起吃饭,让我感觉到十分愉快,聚餐的时候我也说过话,是被他们逼着说的。第二天酒醒之后,他们三个全都转了我钱,给多了。我把多的钱给他们退了回去,遭到了图情专业的舍友的“嘲讽”:“你个笨蛋,转多了你悄悄收下来撒,你不要的话,等我结婚的时候当随礼发给我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