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五 章 红尘众生 (三)



江边传来轮渡的汽笛声,27岁的扬学长问母亲道“妈,船来了,喜玉已经在江边等着我,能不能快点,饭做好了吗?”说话工夫,他的母亲端出来一碗汤圆,放在桌子上,她一边驱赶着讨要食物的鸡鸭鹅猪,一边这样说道。“慢点吃,当心烫着了。”这时江边又传来一阵轮船的气笛声,学长觉得不能吃了,这声音不知道是船到来还是要启程,他喝了一口汤,觉得不是很烫,鬼使神差他挑了一个汤圆放在嘴里,也不是很烫,在进入喉咙的时候,汤圆被挤破了,这个时候才感觉那是真的烫,吐都吐不赢了,汤圆顺着咽喉一路烫下去,那痛苦只有他知道,他坚持着拿好大包包,因为他今天要与未婚妻周喜玉一起去汉口买上门的衣物和礼品,那个时候又没有手机,心里着急,这个女朋友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点进展的,关键是周喜玉的母亲极力反对。他们的对象处得一波五六折,终于可以确定买衣服上门了,实属不易。在黄陂这里,恋爱对象确立关系后男方正式去女方家里,叫做“上门”。上门不久就可以提亲,一般由媒人转达男方的提亲要求,水到渠成只是过程要这样走。扬学长捂着胸口,一路奔跑着去江边,他害怕女朋友等急又回家去,再找她又麻烦了。好在不远,他一路小跑在轮船离开之前到了码头上,果真女朋友一直在江边等着他。看到男朋友表情有些怪异,问他哪儿不舒服,如果真有不舒服,就择日再去汉口。扬学长心里很明白,这个事儿不能有闪失,他故作无事的样子,与她一起去码头上买票上船。

“嘟…嘟…嘟…”轮船启程,逆流而上载着这对情侣去了WH市不提。

扬学长是扬家长子,他的母亲是个旧社会都能读书识字之人,他的舅舅是教书先生,他的爸爸是中医世家传人,在队里人称“药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读书是首选,只要孩子能读,家长们都是尽心尽力为孩子创造读书条件的,因而学长读了初中,学长在男孩子中排长子,其实他还有一个姐,名曰扬学淑,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四个弟弟,分别是大弟学朝,大妹妹学礼,小妹妹学枝,二弟学光,三弟学明,幺弟学义。兄弟姐妹八人,只有大弟弟学朝十一二岁夭折于溺水。还有七个健在,除了不愿意读书的,差不多都受过良好教育。可是他们家七个孩子只有一个对中医感兴趣,其他的都没有学。最后药先生的第四个儿子学明继承了父亲的中医,在坡上开了间中医诊所。

都是寻常人家,今天讲这些故事,只是介绍一下时代的印记,生活平凡,也不乏悲喜剧。

扬学长是早年的初中毕业生,能说会道且能写,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就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重用,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排长曾亲口对他说“你是金虱子也不捉你。”他为什么如此断定,一阵风也不得而知。估计平时因为年少轻狂,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自尊他还不知道。

在扬学长两岁多的时候,身上围着抱裙,到处活动着,一天他看到外婆在纳鞋底,从后面跑向外婆,正赶上外婆拔针扬起,刺中了他的左眼,当时孩子痛得地上打滚,外婆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估计知道了她也不敢说。后来女儿看到儿子痛的这样就问母亲怎么带孩子的。再后来就成了斜视眼,农村人称之为“飘眼”,他明明是看你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正眼看人。老天不公,还有一样不解之谜,他们的父母都没有瘌痢头的毛病,可是孩子们无一幸免,

后来不知道怎么治愈的一阵风仍然不知道。在村民们的印象中,扬学长是个爱争输赢的人,也有叫杠精的。不知道是谁给他作总结,称其为“五又”,应该有恶搞成分的。说他“又飘”、“又瘌”、“又脏”、“又臭”、“又懒”有这五样当道,再会说的人,在个人问题上也是不好解决的。村里的姑娘们有点模样的不是被人暗拈,就是托亲戚找武汉的男朋友,工人拿工资的可靠。所以,扬学长得到周喜玉的垂青确实不易,不能有半点懈怠。缘分天注定,周喜玉在沙河队出落得亭亭玉立,身高不比学长矮,除了皮肤稍黑,应该算得上今天的“美女”称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