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桃换旧符(1)-第3/4页



石守信和王审琦收刀冷看众人,他们不知道李光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按照二人秉性,什么王爷,刺史,直接乱刀砍死省的跟他们啰嗦。

“事已至此,李某也不欺瞒诸位大臣,一个时辰前家兄李元祯已亲率泰山营一万步卒,羽林卫九千余众包围了太极殿,小皇帝赵宗训已经签了禅位诏书,将这天下传位于家兄。”

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人听闻瘫倒在地,有人面露一丝喜悦,有人呆立当场,有人愤然责骂。

“乱臣贼子!安能将窃国这等大逆不道之举说的如此理所应当!李元祯狗贼,你是本朝最大的罪人!”

“李元祯狼子野心,犯上作乱,理当诛灭九族!”

“大逆不道之徒,做臣子的安能觊觎皇位,有违天理人伦。”

……

几道黑影闪过,剑光在人群中飞速闪过,高声责骂的几名刺史应声倒地,头颅跌落在地。一向久居官场的刺史何时见过如此场面,吓得惊叫连连,四散开来。

屋顶上不知何时出现十几名黑衣剑客,持剑而立。王审琦和石守信互看一眼,一脸的尴尬。

李光义抬头拱手道谢,继续说道:“李某读过一些书,懂得一些道理,不过在李某看来,这天底下最大的道理便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各位都是各州刺史,封疆大吏,混迹官场多年,不会连这点道理也不明白吧,若不是家兄看重诸位才能,岂会让李某亲自前来劝谏?干脆像刚才一般一刀砍了岂不是干净利落?”

李光义指了指站在屋顶的十余名剑客开口道:“不瞒各位大人,像如此身手的剑客,还有七十余位在数日前已赶往各地刺史府!”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就连站在屋顶上的龚澄枢都有些吃惊李光义的厚颜无耻,明明只有三十人,到了他的嘴里却成了七十余位,周朝人脸皮确实是厚。

众人脑海里浮现出府中老小被砍杀的血腥场面。不过李光义随后的一句“家中妻儿老小尚且无恙”让他们略感心安。

李光义转头看下平南王赵显,“王爷的儿子才刚刚出生吧!”

一直隐忍不语,浑身怒火的平南王赵显听到此话不由得握紧了拳头,一个跨步冲上前去,一拳重重地轰在了李光义的肚子上,李光义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动,他擦拭嘴角流出的鲜血,捂着肚子发出一声冷笑,“平南王太粗鲁了,对待读书人怎么能用拳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钟离元救了他们。”

赵显愣了一下,嘴里喃喃道:“老钟头竟是钟离元!”,十余年前阴差阳错收留的邋遢老头竟是南唐剑道大宗师。

“不过他马上要死了,他已经从随州城离开准备入京了”,李光义恢复神态,拍了拍平南王赵显的肩膀谈谈说道。

赵显站在原地愣愣出神。

“李某也不想再浪费口舌,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各位愿意归顺李某自然欢迎,各位都有家室,妻儿老小,李某答应你们若是愿意,必保证他们毫发无损,若是不愿意,李某也没办法。”

各州刺史由之前的恐慌不安开始变得冷静,认真思考着眼前年轻书生说的话也不无道理,皇帝都禅位了还指望他们这些刺史大臣尽忠吗?再说妻儿老小都在人家手里,不归顺也没办法。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年轻刺史官袍上沾染血迹,他朝着门外径直走去,李光义高喝道:“放他离开,任何人不许阻拦!”

并州刺史石玉祥望着眼前出门而去的年轻人,心中骂道:“他娘的,年纪轻轻脸皮倒是挺厚,真是为了当官无所不用其极!”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年轻刺史出门而去,朝着皇宫放向走去。待宋元振离开,李光义这才开口说道:“各位大人,已有人捷足先登前往太极殿跪拜新帝,大好前程就在眼前,何须如此啊!”

并州刺史石玉祥不去理会他人眼光,自顾自地走出门外,在几名羽林卫的护送下,转身后一路小跑朝着皇宫跑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离去的两人击溃了各州刺史的最后一道防线,纷纷表示愿意归顺,顾不得脸面,朝着鸿胪寺门外挤去。

李光义望着他们狼狈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

院中,只剩下三位藩王。

李光义自知不可能劝得动平南王和秦王,另外一位晋王手无兵权,胸无大志,只图安逸享乐,归不归顺都是一个样子,李光义颇为无奈,只得命人将三人送回房内,鸿胪寺外两千羽林卫严加看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