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江湖、庙堂-第2/3页
年轻剑客缓缓走向倒在地上的程道山,那名外号“活阎王”的虬髯大汉此时正大口地喘着粗气,见到年轻剑客走来,身体不自觉地往后退了退,皮肤白皙、面似小娘的青年剑客此时如同杀神一般。
“恶心,该杀!”,年轻剑客又是冷冷地说道。
瘫倒在地的程道山再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好在一众江湖看客早已经逃散,他心一横,跪在地上一个劲的磕头,嘴里大喊着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这个时候名节在性命面前算个屁,酒馆的地板传来“咚咚咚”的声响,年轻剑客越走越近,程道山只觉胯下一股暖意,一股温水不争气地从裤子里流了出来……
身后桌上的中年男子起身尖声道:“已经够了,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说罢朝着门外走去,临近柜台时,从怀中摸出一块金子,丢在了台上,其余四人也起身紧随其后。
听到中年人的话后,程道山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什么江湖人的脸面,在看到年轻剑客随意的一剑后,他已经决定不要这个脸面了,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剑客望着眼前跪在地上浑身恶臭的虬髯大汉,脸上露出一丝嫌弃,冷笑道:“恶心!”,随后一个健步走出门外,与另外五名青衫剑客消失在夜幕之中。
……
再说到洛阳城,太极殿内,八岁的小皇帝赵宗训看着白公公送来的折子,瘫坐在书房椅子上,嘴里念叨着:“王阐将军死了……王阐将军竟然死了……”
赵宗训双手负后,俨然帝王身姿,对着跪在地上的白公公说道:“给朕传上柱国李元祯到御书房,对了,把大理寺总捕头也传过来。”
白公公点头退出御书房,带着两个小太监急匆匆地朝着宫门外走去。
关押在大理寺的孙友仁脸色苍白,身体蜷缩在牢房角落,目光呆滞地望着远处,远处是王阐将军的身影,身影猛然回头,朝着孙友仁喊道“孙兄,为何害我,为何害我……”
子时已过,雨后洛阳城升起一层薄雾。
鸿胪寺内,范进忠恢复了往日的神情,双手负后站在窗前独自看向夜空,口中喃喃说道:“这天要变了。”
太极殿内,小皇帝赵宗训将手中密折递给了李元祯,李元祯看过之后大为惊讶,口中说道:“王阐将军乃是微臣多年好友,高平之战若非王将军,我大周恐难以击败如日中天的契丹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将军统领羽林四卫,怎得竟死于鸿胪寺中?”
赵宗训抬头望向跪在地上的大理寺总捕头林统,平淡地说道:“林捕头,和李爱卿说说吧!”
林统便将鸿胪寺中发生的事情重新复述了一遍,其中也包括自己的推理,只是鸿胪寺卿范进忠暂时还处在疯癫状态,没办法印证自己的猜想。
说罢,林统看了看这许以承诺的上柱国大人李元祯,林统出身乡野,入朝为官全凭着自己少年时的满腔热血,已经而立之年的林统已经在总捕头位置上整整待了十年,他少年成名,二十岁便已是大理寺总捕头,十年间年复一日的抓捕凶犯,从没有一丝怀疑自己年少时的决定。
直到有一天,一起凶杀案牵扯出赵氏皇族,当杀人凶手被恭恭敬敬送出牢房的时候,他依然记得对方嘲弄般的眼神,那一刻,他心中的信念崩塌了……也是在不久前,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找到了他。
“若是有一天,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会如何?”
“若是有一天,法理大于皇权你又会如何选择?
这是那位年轻书生给他的承诺,后来林统才知道他叫李光义,他有位兄长,名叫李元祯,官拜上柱国……之后一颗种子便在他心中慢慢发芽了……
李元祯听完林统的话后,转身对赵宗训拱手道:“陛下,明日便是九月初八,这也是天眷年第一场朝会,王将军遇害的消息无论如何都要保密,事关朝廷威严,此事万万不可声张,羽林卫乃皇家卫帅,微臣建议羽林四位应先由副统帅韩通暂领,对外宣称王将军告病于家中修养,待朝会结束后,再行商议。”
小皇帝赵宗训点了点头道:“李爱卿果然深思熟虑啊,朕看就依爱卿所言吧,暂时封锁王阐将军遇害的消息。林捕头,知道此事的还有哪些人啊。”
林统战战兢兢地回道:“启禀陛下,还有鸿胪寺中司丞、主簿,负责外围的羽林卫、医官以及近乎疯癫的鸿胪寺卿范进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