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皇即位
显德六年,八月三十一
京都洛阳城
中原腹地的天色亮的并不算早,天刚露出鱼肚白,一抹柔弱的阳光刚刚探出头,伴随着洛阳城中的第一声鸡叫,太极殿的大门被推开,以宰相周质为首的文官、上柱国李元祯为首的武官两列官员浩浩荡荡的进入宫门,今天是新皇即位的日子。
抱元殿内,刚满八岁的太子赵宗训跪在已故皇帝赵荣的梓宫前俯身三叩后喃喃说道:“儿臣曾答应父皇做个好皇帝,勤政爱民;您常说要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儿臣从不敢忘。”
“昨天儿臣去看望母后了,她哭的很伤心,儿臣也想哭,但是父皇告诉过儿臣,长大了就不能哭了,今天是儿臣即位的日子,但是儿臣并不开心,儿臣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太子,这大周的担子太重了,儿臣真的能挑起来吗?……
……
皇帝赵荣刚刚过逝,可谓国一日不可无君,宰相周质及众大臣商议后,先行即位大典,待先皇葬礼结束后再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以告天下万民及番邦。
太极殿前,即将成为一国之君的小皇帝赵宗训正有模有样地彩排着即将开始的即位大典,繁琐的流程八岁的赵宗训过了一遍又一遍。
太监总管白公公在一旁细心指导,欣慰地点着头,这位年近六十的皇宫老人已经侍奉了两代君主,加上新皇赵宗训,这已经是第三代了,虽是宦官,为人和气,从不倚老卖老,在皇宫中颇具威望,即使是宰相周质,对其也是十分客气。
辰时,百官云集太极殿前,旌旗飘动,众人皆披缟素,因在皇帝赵荣的葬礼期间,宫中礼乐、歌舞等被禁止,即位大典也相对简单一点,在新皇帝赵宗训的带领着,文武百官跪拜祭台前,祭告天地。
“皇天在上,朕今日即位于太极殿,携百官祭告天地,保我大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跪在祭祀台的小皇帝赵宗训此时眼神坚毅,目光如炬,手持三根高香,开口朗声道。
“一叩首”
“在叩首”
“三叩首”
太监总管白公公高声朗道。在一阵阵尖锐的声音撕破太极殿的沉寂后,百官三俯三叩。
辰时三刻,宰相周质接过诏书,一双枯黄双手捧起诏书,这是他第二次宣读诏书,上一次还是在十六年前,十六年为相,感触颇深,与君相伴十六年,如今也算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周质眼神炙热,回想起这十六年的岁月,老人眼睛苦涩,不免有些嗟叹,随即宣读即位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改年号为天眷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以告天下。
钦此!”
文武百官一众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皇帝赵宗训站在高高的台阶上,脚下文武百官俯身叩首,那一刻他不再是大周储君,不再是八岁只知道哭的孩童,而是大周的天子。
显德六年八月三十一,这一天,新皇赵宗训即位,立先皇赵荣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元宗,加封生母宣懿皇后为太后。
……
抱元殿内,相国寺七七四十九名高僧席地而坐念诵《地藏经》,木鱼声、诵经声此起彼伏。
按照旧制,刚刚即位的皇帝赵宗训要在这里守孝二十七天,在宰相周质和一众文武大臣的一再劝说下,改为尽孝七日,七日之后,将准备新皇即位的第一场朝会。赵宗训身穿素衣,盆火烧的正旺,八岁的脸庞依旧显得稚嫩,他眨了眨眼睛,攥着黄纸的小手紧握,生怕眼泪掉下来。
在洛阳城东门城楼上,一名身披盔甲,素带缠腰的中年将军,面西而跪,那把跟着他征战沙场十多年的长刀横放在身前,中年将军俯身朝着西方叩首,浑浊的泪水遮挡住了眼睛,长满老茧的双手拍打着石板。
“臣自幼出身寒微,投身军伍,承蒙陛下厚爱,随陛下征西蜀、伐南唐、收复燕云三州之地,半生戎马。臣依记陛下曾经说过要扫灭诸国,澄清天下,如今壮志未酬陛下怎么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