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棋



相隔着接近五米的棋桌,对面棋座上穿着白色碎花裙的都玲奈此刻的模样看上去有些陌生。

平时一副迟钝憨厚的样子,偶尔露出一丝狡黠微笑的都玲奈,此刻正襟危坐,面色严肃,圆圆的小脸上流露出前所未见的认真表情。

“开始吧。”

她说道,并做出了一个代表准备完成的手势。

我微微点头,回应了同样的手势,在双方棋手做完准备手势后,面前的八边形棋桌一下子升起灰雾,将整片棋桌与对面的都玲奈全部遮掩,我面前只留下棋桌边缘八元围着一枚“主”元的九枚棋子。

八边形的棋桌一般被两横两纵的“井”字线划分为九个区域,执白棋的棋手所在一方为左,黑色一方为右,两横两纵的四条线被称作左线、右线以及上、下线。

一般来说,前几十回合属于运营回合,双方的棋子不会有直接的交锋,双方的棋手都忙于探索棋盘上随机分布的“元井”,以及部署与构建靠近自己的半盘。

不同流派的棋手对于元棋有不同的理解。

后盘型棋手喜好平稳发展,将所有元井以最大程度开发后,以最大的新“元”产出量在后盘碾压对手。

闪击流棋手则往往放弃探索上下两侧的区域,以最快速度在中路上探索、开采、集结,力求在前盘就产出一支有极强战斗力的军队,以速度取胜,打乱对方前盘的布局,并终结对方尚未形成的战术。

各类流派孰强孰弱,不能一概而论,胜负的一部分因素取决于棋桌上随机分布的“元井”,可谓是时势造英雄。

三十七回合发生局,我布置在横贯棋盘中线附近的“探”单位,终于望见了姗姗来迟的敌方单位。

“探”单位有着移动快,视野大的特点,但是没有任何战斗力,被战斗单位遇见只有被完全俘虏的命运。

随着不断消耗“元”来提升“探”单位的品阶,可以使探单位移动更快,视野更大。

我布置于中线偏左的一排“探”单位,都已经升至三阶,执白的都玲奈一旦操纵单位过左线,很快就会被我的探发现。

可都玲奈明显也不是刚刚接触元棋的新手,在我的视野内出现的并非战斗单位,而是平行推进的,零零散散的二阶“探”单位。

这就使得我可以先她一步察觉情况。

每个单位可以选择两种模式:行进与埋伏。

埋伏的单位只有在敌方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才会被发现。

三阶“探”埋伏后被发现距离十分短,所以即便对方的探突然闯入视野靠近,也很难在一个发生局的单位时间里突然接近。

下一个操控局,我立刻将布置在前线的“探”拉回并将一条由二阶“军”单位的防线推至中线附近。

三十九回合发生局,在一番等待后,视野中突然进入一片由三阶与四阶“军”组成的,目测数量为四到五十的方阵,从中路快速推进,直接袭击了我由二阶“军”单位组成的薄薄防线,而我一排三阶“探”单位则默默潜伏在战线之后注视着这一切。

四十三回合操控局,都玲奈用了三回合将我零零散散地防线全部撕碎、剿灭并俘虏了一部分。

我继续将三阶“探”组成的侦查线后拉至右线后方,并将第二道由二阶“军”单位组成的零散且单薄的防线推至右线前方。

四十三回合发生局,都玲奈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而是派出她为数不多的二阶“探”来到右线附近进行侦测,

但又被我隐匿在防线后的三阶“探”单位尽收眼底。

她似乎在犹豫,或许疑心我诈败而逃。

四十四回合发生局,她将探单位一路逼近至我的防线前方,几乎就要贴上我按兵不动的二阶“军”单位,如果我一动,那么那些“探”单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入囊中了,她似乎是不惜牺牲“探”单位,也要最大限度的弄清我右线附近的情况。

幸亏我右线后方的三阶“探”组成的侦查线处于埋伏状态,否则她的二阶探再近一步就要发现我那比“军”单位还多,还高阶的“探”单位了。

可即便发现,她也只有继续进军一条路可以选择了。

四十回合,后盘流的棋手还在布置后方的开发与建设,唯有闪击流能够以这么快的速度压榨地图,创建一只以三阶四阶为主的“军”方阵。

以前线的情况来看,都玲奈无疑是闪击流棋手,而且是实力不弱的闪击流棋手,能够在四十回合建成这样一只战斗方阵已经很不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