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看房-第2/3页
“那进来坐吧。”把人领到东屋,屋子比百羽家的屋子大得多,有三十多个平方,南北方向明显比百羽家的房子要宽。东北角一张大床就像一个炕一样大,最奇怪的是这张床还有顶子,整张床上有雕刻的图案,颜色发黄,应该是牡丹花之类的,距离有点远百羽看不太清楚。
北墙中间有一个一米五见方的窗户,离床不远。这在以前的房子里可不多见。一般人家北边都是不留窗户的,原因估计是冬天寒冷,为了保温的需要。大多人家的房子就紧挨着地界盖房,有后窗户不安全或者说是私密性太差,如果后边也有住户,那人家也不愿意。
床的南边两把太师椅,一张方桌。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正在收拾碗筷,应该是那个男人的老伴,估计是刚吃过饭。
西墙跟还有几个柜子条案,南墙根同样是两把圈椅中间有一个方形茶几。三米多高的房顶用彩色纸吊顶,让房子有了现代气息,同样也有保暖的作用。
“都坐吧,这两位是?”
赵金宝都不知怎么介绍百羽和百林。
“这是王百林和王百羽,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
“有什么事么?”
“听说你要搬走,这不是还没卖出去吗,这个叫百林的孩子想让我问一下你这个房子往外租不租?”
中年人沉吟片刻:“倒没有想往外出租,主要是急需用钱,还是去掉(当地方言,卖掉的意思)算了。毕竟以后回来住的机会不多。相对城市里条件差些,特别是冬天,房子如果不烧炕,没有暖气,在屋子里也得穿一身棉衣才行啊。”
“再说,窗户没有装玻璃,白天也得点灯才能看书。贴的窗户纸冬天冷,夏天撕掉窗户纸后,老是挨蚊子咬,风一吹土容易进来。算了,正好急用钱,想想还是卖掉算了,要是租出去,等买房子的人买下房子也是麻烦。”
“那就算了,我们也只是看看,能租下来最好。”
百羽插话:“大伯,你这房子要卖多少钱?”
“金宝他们都知道,五千。”
“金宝叔涨了工资一个月才四十块。不吃不喝也得十几年才能买下你这个房子。谁家都是一大家子人,怎么可能不吃不喝呢。大家都是想尽办法吃饱肚子,工人还好,农民就更可怜了,生了病都没钱看,种地的也吃不饱肚子。估计村里没人能买得起你的房子。城里人就是个把有钱人,他也不会到农村买房子。所以你这个房子不太好卖,我觉得还是租出去合适,还能收点租金,再说院子里有人气房子就能多住几年,听说你这个房子一百多年了,要是老没有烟火气,说不定过不了几年就塌了。”
“你这个孩子年岁不大,懂得倒不少。是这么个理,所以我才想卖掉,要是房子塌了,我也犯不着再重新盖吧。”
“要不,卖出去之前先租出去?”
女主人估计是去厨房洗碗筷去了,刚进门就插话到:“要是租的话,只能租西边的屋子,并且说好,这个房子卖出去时,租的人必须马上搬走。”
赵金宝苦笑,不太好办呐。
“那么,一个月多少租金合适呢?”
“一个月十块钱吧。”
“一个屋子,一个月十块钱有点多吧。”
“可不是一个屋子,东厢房的厨房和两间储物间都可以让你们用。”
“那我们看看行吧?”
“可以。”
来到院子:“赵叔,你不是说还有水井、磨盘么,怎么看不见?”
那个齐叔说道:“在东院呢。”
原来还有个东院。东边院墙和北屋还有一个五六米的过道,百羽好奇的跑过去一看,原来北屋北边的院墙离北屋还有六七米的距离,也就明白了北房有后窗户的原因,不愧是大财主家,顺着北墙同样有十多个汉白玉雕刻的花盆,花盆里可以看到枯死的杂草。
从偏门出去,一条青砖铺的道路直接通向东边,小道的南边不远就是一口水井,上面有辘轳,上面还有绳子,应该是正常使用的水井。水井的东面和南边一看就是菜地。
院子的东南角有一个八角亭子,柱子的颜色有点看不清了,亭子上的瓦片依然是青瓦,但是却少了许多。亭子和菜地隔着一条路,正对南边院墙上的铁门通到街上。北侧西边有一座不大的石碾,再东边是一架中等的石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