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一次翘课-第2/3页



她奇怪的是,这个一向表现平平的男生,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无所不能的优异生。

不仅学习成绩飞速的进步,打架也变的那么的厉害……顺便还赚了不少钱。

在沪市购置了地皮,正在筹办服装加工厂;据同学说,他和米国人合资在巉州投建一家农业机械制造厂;他还参股了米国的一家计算机公司......

最让她意外的是,他会创作歌曲!

他所创作的每一首歌,都是那么的感人至深,让人喜爱的不能自拔,爱不释手。

他哪来的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的?!

这让她非常的不解。

她身边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不缺乏惊才艳艳的年轻人。可那些人,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家庭背景,而且年龄起码接近三十岁。

他一个平民家的子弟,靠什么获得了这些?

......

这次画展是在巉州市文化馆举行的,看画展进门是要花五角钱买门票的。

汤子怡说要去找她爸带着进去,范建新拿出两元钱,递给卖票的工作人员,说声“不用找了!”,率先进了展厅。

文化馆举办画展不是第一次了,若不设置门票,歪鼻子斜眼的人都会来凑热闹,会增加画展的工作量。五角钱的门票费,就能挡住大部分的凑热闹人。

而且,还能增加一笔收入,何乐不为呢。

在这个年代,乱收费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各行各业只要有机会收费,是不会不收的。

比如,街上就没有不收费的公厕;随地吐痰也会被戴红袖标的大妈、大爷撵着罚款五角;道路设卡收费,更是层出不穷,一段路分属两个县,可能就有两个收费站......

画展分两个区域,一个是自画展,另一个是藏画展,共占用了四间房子。

见到汤子怡的爸爸汤国风时,他竟清闲或说勤奋的在展厅的一张桌子上,在作画呢。

范建新直奔藏品画展厅,里面多是近现代的画作,质量和名气参差不齐,也有几幅近代人仿古人的画作。

他寻到潘天叟的那幅指画,就呆站在画前,欣赏起来。

两个小女生很亲密,像多年的好闺蜜,手拉手,在各个展厅里观赏画作......

其实,在这之前,她们就是一般的同学而已。

汤子怡成了叶贞的解说员。

按这个时间节点,华夏的艺术品市场刚刚才萌出一个芽胚,书画销售的渠道很少。多数的书画家,以开画展的形式来卖画,层次更低一点的,直接到街上摆地摊。

汤子怡的爸爸也是这样。

有时为了吸引观众,也会搭一些名家的画作,一起展览。

前世,范建新刚入职教师行业之时,就开始涉猎书画的收藏。由于资金捉襟见肘,只得在低端市场收集蓄藏,巉州的本土画家的画作,他非常的熟悉。

汤子怡爸爸汤国风,和这次跟他一起办画展的周大民的作品,早先他也有收藏,等他去沪市经营书画裱褙、鉴定和拍卖时,就拚弃了。

汤国风的书画传承于家学,却未能有所出新,亦不如其父的水平,未能跳出画匠的宿命和窠臼。

以现在范建新的眼光看,汤国风就是那种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人。虽然自幼学画,笔法熟稔......也悉熟华夏古今历代大家作品的渊源、流派、技巧,可却创作不出有韵味有新意的作品来。

所创作的画,具像是临摹的,总是缺乏国画特有的那种艺术气息和神韵,犹如死水一潭,意境还不如民俗高手的年画。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

这犹如不同的白酒,所含的化学成份99%是相同的,只有不到1%的不同。

正是这不到1%的不同,造成了酒的口感千差万别,价格更是云泥之别。

汤国风的画,在不懂画的人眼里,与古今书画大师没有什么分别,但在行家眼里却无甚价值。

也许,汤国风去当一个生物、医学之类书籍中插图的画匠,肯定是把好手。

这就是站在汤子怡爸画展里参观的范建新的……想法。

范建新翘课来看画展,绝不是为了汤国风和周大民的画,而是他俩的藏品。

四间展厅,有一间是俩人的藏品展。

这里的展品,若价格合适,也会出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