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本地改良版的炒苍蝇头-第2/5页



    凉皮,是起源于陕省关中地区的一种汉族传统美食。

    凉皮是擀面皮、面皮、米皮、酿皮的统称,因原料、制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热米(面)皮、擀面皮、烙面皮、酿皮等区分。

    凉皮历史悠久,据说源于秦始皇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统凉皮的做法,就是洗面凉皮,揉好的面团饧发之后,通过洗面的方式来制作面湖,再经过蒸制做成凉皮。

    做好的凉皮再配上各种调料,Q弹爽滑、酸辣开胃,是夏天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凉皮的制作工序并不复杂,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

    正宗的洗面凉皮,突出“筋”、“薄”、“细”、“穰”等四大特色。

    “筋”,是说劲道,有嚼头;“薄”,是说蒸得薄;“细”,指的是切得细;“穰”,则是柔软。

    要通过手工的方式,将凉皮做到符合这四个特点,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有最后一道调味,如何调制出美味可口的凉皮,这才是最大的考验。

    江渔出了题之后,为了让红桉厨师和白桉厨师互相不受到影响,干脆让颜彤彤带着三位白桉厨师上二楼厨房制作凉皮,而七位红桉厨师,则留在了一楼开始炒菜。

    在江渔给三位白桉厨师出题的时候,那七位厨师也都选好了自己要做的菜,各自开始动起手来。

    陆舒武和马国强、何春晓等人已经上了二楼,去观摩三个白桉厨师制作凉皮去了。

    江渔和贾德泉等人则留在了一楼,一脸澹然地跟在几个红桉厨师身后,看着他们挑选食材、洗菜切菜。

    一时间,七个红桉厨师瞬间就忙碌了起来。

    ……

    熊正涛自从学厨开始,一直都在江州,并没有去省外工作过。

    也正是因为此,他最擅长的还是江州本地菜,以及经过本地改良的湘菜和川菜,这实际上也是青山大酒楼一直主打的菜式。

    看过江渔打印出来的菜单后,他想也没想,就选了其中的一个花荤菜——蒜薹炒肉末。

    选定了试菜的菜品,熊正涛深吸了一口气,脑子里不再胡思乱想,顿时静下心来,将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完成这一道菜上来。

    甚至连其他厨师选了什么菜品,他也没心思去关注。

    随着其他厨师一起来到配菜间之后,熊正涛从保鲜柜里取来一大捆蒜薹,将它清洗干净后,去除老根,紧接着就将它切成了细丁。

    一开始听到江渔说要做大锅菜的时候,熊正涛多少有些紧张和忐忑,毕竟他很少做过大锅菜。

    除了之前曾经到酒店附近的中学食堂里学习过一段时间,做过几回大锅菜外,再有就是老家的亲戚要做寿、结婚开大宴时,请他帮忙回去掌厨做菜,但这也只是偶尔一两次,一年都不见得能碰上两回。

    就这样的情况下,他心里面会有些不安也是正常的。

    不过,熊正涛有一个优点就是,一旦他开始做起了正事,整个人很快就会投入其中,之前的紧张和不安,转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此刻,拿起了菜刀正在切菜的熊正涛,就是这般。

    他一手按住蒜薹,一手握着菜刀,眼帘微微下垂,下刀时不轻不重,刚好能将手底下的蒜薹切断,又不至于浪费力气,只听得一阵细细的有节奏的“笃笃笃笃”声响起,没过一会儿,一把长长的蒜薹,就被切成了细细的小丁。

    如果仔细去看,还能惊讶地发现,这些小丁长短几乎一致,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

    即便是强迫症患者看见了,那也得竖个大拇指,赞一句“漂亮”!

    切完了蒜薹,熊正涛又取来了一大块五花肉,将它洗净沥干之后,很快又将它切成了肉末。

    把肉末装进盆子里后,他往里面加入了料酒、生抽、淀粉,以及少量的糖和食用油,将肉末与这些调料搅拌均匀,放在一旁腌制入味。

    接下来,熊正涛又取来青红辣椒、葱和蒜,洗干净以后,青红辣椒切成细丁,葱蒜则切成了末。

    做完这一步,他的这一道蒜薹炒肉末就算完成备菜了。

    将切好的蒜薹、肉末、青红椒、葱末和蒜末,以及黑豆豉等全都放在了送餐车上,熊正涛就推着车来到了操作间的灶台旁,准备开始炒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