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恩不言谢上-第2/3页
且有个带顶的窝,也能遮风挡雨,还指着以后小黄带孩子陪伴露珠儿长大。
李三娘则是在家等陈牙郎的信儿,上次陈牙郎说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
正想着今儿陈牙郎会不会来呢,医堂前院儿的小伙计就领了陈牙郎进来。
李三娘和李母交代了一声,拿着户贴和一个装银子的小木箱子就和陈牙郎一起出了门。
其实,大唐原是以铜钱、绢帛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只是在武帝登位后,才用航海加军事手段从倭国获得了大量银矿,在当地炼化成官制银锭子再通过海运运回大唐的。
经年之后,大唐现在主要的流通货币就是银子和铜钱了。
李三娘和陈牙郎叫了驴车先去打铁巷子里接了原房主,再去户部过了户,交了钱上了红契。
原房主也把门钥匙给了李三娘,自此李三娘也是一个有房子的人了
只是租房子的事儿出了变故。
原说好了的,租那处青莲书院附近的房子,陈牙郎回去联系了房主留在长安的仆从,仆从听说是要租给一个和离归家带女娘的娘子,竟是不愿意了,连说他们郎君说是要租给读书人的。
这里这个读书人可不是指一般人家,而是指世代耕读之家的男丁。
李三娘听了陈牙郎诉说的原委,没觉得太糟,虽然此时的大唐民风清正,包容万象,但总得允许人有自己的喜恶吧。
给陈牙郎道了谢,给了一份不少的感谢红封,只能说打铁巷子里的那处房产先不出租了,留待以后再说。
等李三娘回家的时候,李家众人正等着她吃午饭。
因着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现在李家早中在正堂搭桌吃饭,晚饭在院子里吃,还能有些微风,凉快几分。
在院子里枣树下,李三娘已经看到了一个不小的木制小房子,露珠儿和小黄俩蹲坐在前,估计是在一起欣赏小黄的新家。
李大兄挑了挑眉眼说“没花几个钱,李田叔说都是用他给人打家具物什剩的边角落做的,不费什么木料,就给了个手艺钱,还挺快,我在那儿呆了不到一个时辰就作出来了。我看小黄挺喜欢的。剩下的钱听你的直接给你大嫂了留待家用。”
“麻烦大兄了,旬休还得帮小妹带孩子,处理杂事儿。”
李大兄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算什么事儿。
喊了露珠儿洗手吃饭,小露珠儿这才恋恋不舍的跟李三娘去吃饭,小黄倒是没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小伙伴,因为它已经呼哧呼哧的吃上了自己的米糠扮土豆的午饭了。
刚坐下,还没拿起筷子,李二兄就说今儿李三娘出门的空档,钱娘子家的仆从便上门送了名帖来。
名帖是大理寺少卿钱修然的帖子,送名帖的仆从也是彬彬有礼,带了四样礼不说,还好一顿把李三娘夸,再一一把李家人从李父李母到四小只和小露珠儿由上到下全部夸赞了一遍,李二兄说自己陪着喝了一壶茶,真是这辈子再没听过那么多好听话儿。
帖子里写了三日后登门拜谢,请李三娘到时务必在场,钱郎君、钱娘子以及钱小郎都会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算李家担心与这种紧要位置的官场人有来往会不会多些麻烦,但扭扭捏捏也不是李家人的作风,大大方方的没什么不好。
李母和李大嫂倒是有些心里没谱,毕竟那样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家,跟咱们这样的平民百姓少有交集,也不知如何待客的好,要是没弄好,丢了李家的脸让人笑话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